2018年第十四本书
《亲密关系》是加拿大的演说家、生命教练和资商师——克里斯多福∙孟所著。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作者把亲密关系分为: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和启示四个阶段。在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纳兰性德的四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到是很好的对这四阶段做出了概括性描述。
“月晕现象”就是爱情的甜蜜期;“幻灭期”则是亲密伴侣成为陌路或仇人;“内省期”是挣扎、逃无可逃、痛定思痛的面对与解决;“启示期”则是亲密关系苦尽甘来。作者认为:在亲密关系中,痛苦浮现是一件好事儿,如果关系出了问题,并不需要寻求外力的帮助,自己就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问题,并成长、体验到更高级的灵魂关系。
月晕现象
当我们最初被某人吸引,通常是情绪上的需求。而这个需求,又来源于孩提时代未被满足的需要,比如:“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我们在幼年时的需求,勾画出对完美情人的框架。成年后,我们遇到那个最像自己的梦中情人的人,便会一见倾心。可是,进入现实生活后,我们发现那个人与梦中人还有一段距离。于是,开始着手改造伴侣。我们不断的向伴侣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她真的爱我,一定会顺从。”但是,最终我们得到的是失望。于是,“月晕现象”消失。
在月晕现象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的是放手和接受。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内心中找到真正需要的事物。我们就会知道,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需要的一切都存在自己的心中!
幻灭期
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负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愤怒、绝望、甚至背叛的感觉。事实上,这个词是让我们不再被错觉所迷惑,幻灭是一件好事儿,人类是尊重并苛求真相的,如果无法赶错觉,就看不到真相,那我们就像被禁锢的囚徒,永远得不到平静与满足。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们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幻灭阶段我们会出现四种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并借此避免梦想的幻灭。
为了吸引伴侣的注意,我们可能会装可爱、亲切、有能力、坚强、有趣、聪慧、有耐心、勇敢、害怕、脆弱、心不在焉、有深度、酷、辣等等。但是当这些吸引注意力的方法被识破之后,伴侣会感到厌烦。我们就会变得更加沮丧。从而进入权力斗争。
权力斗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面貌:包括冷战、避不见面、冷嘲热讽、或是互给白眼。
权力斗争会让我们对伴侣发怒。而发怒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第二是能让对方有罪恶感,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有效的控制对方的行为,用愤怒来保护自己。
在权力的斗争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我们看事情的角度只不过是千百种角度中的一种,没有哪一个角度是完全正确的,争执中双方各自的观点和问题的中心是有一段距离的。
想想你和伴侣坐在一张长桌的两头,在桌子的正中间摆一顶帽子,从你的角度看去,帽子是红色的,从你伴侣的角度看去,帽子是蓝色的,你看不到蓝色的部分,对方看不到红色的部分,如果你们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那么你的说法就会和你的伴侣不一样。如果双方固执己见,问题出现了:(你是色盲吗?就连白痴都看得出这顶帽子是红色的。没错,只有白痴才会觉得这顶帽子是红色的,正常人都知道它是蓝色的。)
事实上,你们双方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并坚持自己是对的,如果你能放下自己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那么你就可以把两个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而得到真相:这是一个红蓝各半的帽子。
在争吵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正方与反方。
正方似乎对什么事都没有感觉,而反方则是对每件事情反应过度。简而言之,正方逃避痛苦的方式,就是否认问题的存在;而反方逃避的方式,则是专注于恼人的事上,并将其夸大,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两个人都让心中的痛浮上台面,然后用健康的方式去处理它。
当我们和伴侣陷入了僵局的时候,解决的通道是向自己发问,因为每一个问题的本身都包含着自行解决的机制,只要问题唤醒了,感觉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问题,就会神奇的转化成一份礼物,一份人生经验,或者一个让生命更丰富的机会。有效沟通不妨从以下问题开始:
1、我想要什么?
当我们深入了解人心时,就会发现世界上所发生的事,都是人的意愿造成的,如果你希望解决问题,让危机成为转机,并且决心达成这个目标,那么我们最后一定会发现真理。了解自己是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
指控对方往往是由于太多的假设,一旦有的事情公开了,你就能开始处理让事情真正恶化的原因。
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绝对真实就是让自己说出的话,不会让冲突更加恶化。如果我只是描述自己的情绪,却不把别人当成该负责的对象时,那么我所说出的话就是不争的事实。能对自己的情绪百分之百负责,说出来的话就是绝对的事实。每次亲密关系发生危机,我们都自然而然的会以为问题是外在的,其实它都是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所看到的外在的世界,每一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内心有恐惧的人,就会觉得别人很凶恶;心怀愤怒的人,就会觉得别人有很多错处。心中平静的人,就会觉得他人是天使。当你可以说出,我现在觉得 。(在空白处填上你的感受到的情绪)你就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了。对自己的感觉负全责,就能让我不再误认为快乐和不快乐的源泉都是外在的。
4、我或者我的伴侣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一旦你发现它很熟悉,就不可能再怪罪另一半,让你有这种感觉了。你认为先有事的发生,才引起你的情绪,这是一种自欺的想法,事实上先出现的是你的感觉和情绪。
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家庭是你最早开始感受情绪的地方。你心中无意识的部分,在体验到某一件事时会产生反应,而这种反应就是情绪。找出情绪的由来很重要,只有如此,才能有机会把不好的、自我局限的信念,转换为喜欢自己的信念。
6、我应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一般来说,任何情绪在你身上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六分钟,除非你为它建造了一个家,让它在你心中长期住下来。处理情绪,你需要单纯的把精神集中在情绪上,不做任何判断,那么情绪就会变成更高的能量。一个很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心里有什么感觉,就说出来,尽量不要保留,也不要抗拒。你还必须说出情绪的强度组成和它所造成的效应,但小心不要在过程中放纵了情绪。
7、情绪的背后有哪些感觉?
当化解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往往会发现另一扇门。这一扇门是通往更广大的事物的门,作者称之为“空虚感”的地带,它是我们开始追求完全“自觉”时才会遇到的感觉。寂寞、无助、绝望、迷失都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感觉似乎那么深远又无边无际,以至于我们好像十分害怕感受他们。如果我们能坦然面对这些感觉,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不要把无力感当作敌人,而把它当作我们的一部分。
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奇迹课程》一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管你要去哪里爱都会找到你。”
凯撒大帝曾说:“我发现敌人的真面目就是我自己。”沟通的关键就是臣服,一旦你向真理臣服,你就能得到灵魂的指引。面对压迫性感觉时,如果能选择爱,你就选择了比感觉更伟大的东西,而且同时也保有了自我。
内省期
内省则会让你有更深的洞察力,去揭开错觉的面纱,从而大大的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内省常常被看作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会觉得伴侣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已经习惯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出现的老问题。在这个阶段中,亲密关系所有的事物都不能让你满足。所以,在责怪伴侣,或挑剔亲密关系之前,我们必须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内心。
在“内省”阶段,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碰到墙壁。就像是一个慢跑的人一样,你感到疲倦、没有精力、缺乏灵感、觉得自己再也支持不下去,这是你能做出的选择就是——放弃这段亲密关系,另找一段轻松的感情;你也可以选择留下来,保有习惯的生活方式;或者选择回到吵吵闹闹的幻灭阶段,因为就算吵闹也比死气沉沉来的好。当然,还有一个最佳选择,就是学习“穿墙术”。
内省之后,你会发现这座关住你的三角监狱墙壁,其实是你自己创造的。“受害者监牢”描述了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所扮演的角色: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这三种观点都只会让问题恶化,不能提供解决之道。我们必须成长,并跳出问题的框架,才能找到解决之道,也就是说必须穿越监牢的墙壁,让自己自由。想要自由,我们必须摆脱旧有的知识,以纯真的心来发问,才能获得灵魂的引导。
可以问自己哪些问题呢?比如:这个时候爱会怎么做?如果我能百分之百对自己负责,我会怎么选择?我能采取什么有创意的步骤吗?等等。内省让我们了解个人问题以及亲密关系的本质。
启示期
当我们穿越了怀疑的迷雾,不再盲目,还可以看到自己本质时,就会得到启示。启示的力量能让人学习并成长,常常有人认为启示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人无法主动的争取到,而它会发生在谁身上也很难预测。得到启示,使我们可以把自己相信的真实事物看得更清楚,进而觉察自己的错误思想。
在亲密关系中,启示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启示推动着你的力量,让你从一个阶段迈向下一个阶段,并且在痛苦和问题中成长。第二种方式就是“神迹显现”这种方式也许是你无法掌握的,会不会发生在你身上也很难说。第三种方式则是让你有自己选择的力量,而不必听天由命,或者辛苦的走完亲密关系的前三阶段。
启示阶段告诉我们,在灵魂之路上走得越久的人,越不会被绚丽的外表或者教条所影响。人际关系是一条心灵之路。它所反映出来的“爱”是为全人类所计划的,你的伴侣就是你的良师,而那呼唤你的声音,就是要求你去学习无条件的爱,别人在修道院或者深山野岭中去寻求的东西,你在自己家的沙发、会议室、或者海滩俱乐部就可以得到。无论你在何处,在学习去爱伴侣的过程中,你将学会如何去爱全人类。然后,你与任何人的交流都会变成一种神圣的体验。
在和伴侣相处过程中,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些什么,而是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灵魂关系的关键是“允许”。是要让你明白,你所做的事都是听从心的指引而做的事。
关于“爱”本书强调:永远都不要想去寻找、追逐或赢得爱,因为爱不会躲藏、不会跑、也不会向你要求任何代价,你只要在心里为它留一块空间,“爱”就自然地注入我们心中了。
亲密关系一书主要围绕一段感情必经的四阶段进行阐述,对我最大的启发之处在于:一是生命本无外人,只有“我”和“我看到的世界”,改变“我”才能改变“世界”,进而创造“新世界”。二是解决问题的源头,在于“我心”,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找到根源所在,才能化解问题,从而走向心智成熟。三是当和伴侣产生争执时,不要立刻选择“正方”或者“反方”的立场,而是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情绪对了,争执自然就放下了。四是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勇于面对问题,承担自己情绪的责任,挖掘自己潜意识的想法,把解决问题当做对幼年伤害的修复,与自我救赎的必经之路,那么所得一定大于解决问题的本身。五是要懂爱,会爱,让爱为自己注入能量,而不是从他人处争夺能量。能量源自内生,而非外求。想起一句众人皆知的话:“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食物。”
也许只有我们学会处理和伴侣的亲密关系,才能对自我有个准确定位;当我们对自我有了明确认知,才能更好处理与他人,乃至万物的关系;和谐的关系,才能造就幸福的人生。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