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乎我周围的人都在看延禧攻略,我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直看了下来,有点欲罢不能。一开始,就喜欢上的画面色彩,与其它宫廷剧不同,并非大红大紫,而是给人清冷感觉的低饱和度颜色,看着心里舒服,让想到了孙犁的小说《白洋淀纪事》,用清新的笔触,描写战火岁月。
在网上百度后,才知道那是莫兰迪色调,源自一位叫莫兰迪的画家。随意看了几张他笔下的画,就让人觉得清爽,与众不同。
今早听广播,听到一篇文章,也是关于此剧,但是从心理学方面的解读。从初遇皇后,为其心爱的茉莉花遮雨,拒绝皇后不愿成为皇上的妃嫔,最后成为嫔妃让皇上对其又爱又恨……其中有她对人性的洞察,而且她身上有其他人没有的共情能力,或许这才是她能赢得人心的关键所在。
共情,是站在他人角度去感受他人,理解他人,但并非成为他人。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像一条河流,一只手伸进水里,去感受它,并非跳进河里,与其融为一体。这一点,在她回答皇后是否愿意成为皇上妃嫔时,在皇上说他土的时候,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与其说是她让皇后、皇上以及众人爱上了她,不如说她用实际行动让他们见识到了共情的魅力。身在深宫的皇上,从她身上学到了共情,逐渐放下自己的身份、自恋,最终心甘情愿以一个爱人的角色陪护在她的身边。
反观其他妃嫔,以己度人,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讨好着皇帝,结局可想而知。
爱一个人,需要去共情她的世界,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认为好给她,放下自恋(自以为是),走进彼此心里,才会让爱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