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父母和解”|如何打破父母与成年儿女“相爱相杀”的循环

前言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挺火的,那就是“父母的强盗逻辑”。我看了大家的回答才知道天下父母都一样,总是那么喜欢唠叨,总是会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来对你进行情感勒索。

所以我在长大后,我选择逃离父母,把上大学的地方离自己家特别远,这样就有借口,不回家。


我又联想到了因为病毒爆发,微博上一个问题火了,如何劝父母戴口罩和不去走亲戚,热评说:“根本劝不住的。”就像父母劝我们穿秋裤一样。

01 长大后的空巢期,我和父母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⑴父母面临空巢期

所谓的空巢期,泛指孩子因到外地工作、成家立业等状况,没跟父母一起生活,让父母出现不习惯、焦虑的状况。纵使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一天会长大,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就遇到空巢期时,父母就会茫然。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最疼爱的人,小的时候在父母身边长大,便觉得父母离我们很近。但是渐渐长大之后,上了学,从最初的一天见一次父母,到上了高中一个月见一次,上了大学之后可能就是半年见一次。

上学那会,我说学习压力太大了,那时候爸妈还会帮我出出主意,让我不用担心。等到我放长假或者寒暑假回到家,他们还会做上一桌子的好菜,爸爸还会和我谈心,问我的目标都实现了吗?


工作之后,我给妈妈打电话,诉说工作上有不顺心或者最近太累,自己都不知道在打电话的语气中夹杂着很受委屈的感觉,但是我给她解释了半天,她只好说如果工作的不开心,就回家,在咱家附近找个工作也挺好的,我听到妈妈说的话,默默地挂断了电话。等过了一段时间,妈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一遍遍地问我,现在一切都好吗?


我才意识到,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备受煎熬的时候,他们什么都做不了,我也慢慢不会再将自己的难过告诉父母了,也就慢慢成了大家都一样的“报喜不报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跟父母可说的话看似也越来越少,甚至是无话可说。

⑵父母进行无休止的打压说教


有时候,好不容易放假回到家里能陪伴父母,却因为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和父母开始争吵。比如说你喜欢吃外卖,甚至无辣不欢,喜欢晚睡,甚至喜欢穿父母眼中“跟破布一样”的衣服。

你的一切行为在他们眼中都是“不正确的”,就是“不听话”,就是“学坏了”。虽然你明知道你们之间有个代沟,可你还是想让父母理解你,对你表示认同。但是你越讲,父母对于你的态度就变很无奈,如果你按照父母的各种要求做,就会感觉自己就像被父母操控的一个提线木偶。


所以,从那以后,就很少回家,甚至曾经想过可能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那么“差劲”。记得姜文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你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他回答说:“很多啊,比如我和母亲这么多年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做了很多努力也不行,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就像《为何家会伤人》中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人缺乏自我,缺乏灵魂的寄托,是有普遍性的,并不仅仅是没有文化的父母才这样,有文化的也一样”。

02 是什么拉开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⑴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错位表现

①父母选择了过度付出,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严重不信任和缺乏边界感

很多家长每天一定要陪孩子写作业,写完作业还要检查,必须按照家长的方式去做,否则就不放心。由于父母的焦虑和过度介入,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不能自主学习了,就会选择依赖父母,没有独立性。

这无疑又加重了父母的焦虑和插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在培养一个不能为自己负责的孩子。而一个现在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②父母选择包办孩子大小事,因为他们需要“完美”的小孩


我们这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我说一句不夸张的话,一起曾经上学的一位女孩居然连泡面都不会煮,有一次,她很想尝试去煮,水开了,她居然把泡面调料直接扔进了锅里。

可在父母眼中,学习是无止境的,孩子时间如果不花在学习上,找到一个很稳定的工作,干别的事,那就是在浪费时间。父母的功利性教育投射到孩子身上,变成,“你必须完美”。这样的孩子不仅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认知,也丧失了对生活的激情,更容易感到自卑。

就像纪伯伦在《论孩子》这首诗里写得一样:“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们借助你来到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③父母选择物质上过度满足,情感上却严重忽略,让孩子的内心产生怀疑


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满足,就是爱孩子。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弥补缺少陪伴和情感交流的遗憾。


一些父母想当然地认为,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才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低人一等。这明显是以自己的想象代替现实,看不见孩子的真实感受。其实,孩子本来并不功利,他们对物质也没有什么攀比的概念。在许多孩子眼中一件贵重的礼物,远不如一个便宜但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东西重要,更比不上父母对自己用心的爱与陪伴。你以为的"为了孩子",可能正在造成孩子的痛苦与失败。


比如说蔡康永他的“背叛”父母的经历。因为《康熙来了》和《奇葩说》让他成为了中国知名的艺人之一。在台湾省,蔡康永和陶晶莹、徐熙娣、利菁合称为台湾综艺界“三后一王”

看他的节目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风度的主持人。博学多才是他的最大的特点,因为在面对很多事情上,他都有自己很犀利的观点。


1962年,蔡康永出生在台北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是父亲五十多岁才生下的幼子,老来得子的父亲行从小就将他捧在了手心。然而,对于自己的童年,他却觉得并不幸福。在他的书中,他这样说道:“我的童年,常常笼罩在这余烬隐隐约约的红光里。有时候,我伸出手去借一点这余烬的温暖。有时候,我用眼睛见证这余烬覆盖的繁华。”


大学的时候,他接触到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他才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了解了民间疾苦。并且他常常会在学校发表一些反叛性的文章。后来,“背叛”了父母的意愿在读研的时候选择了电影专业。克服了种种困难当上导演之后,当时的电影市场又非常的低迷。没有办法,他又开始了自己的十几年的主持人生涯。2004年,蔡康永和小S一同主持了综艺访谈节目《康熙来了》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父母对孩子情感忽视的,“无表情面孔”心理学实验也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实验者们记录了一位母亲和婴儿之间的情感互动,一开始的时候,妈妈与孩子像往常一样充满爱意的互动,孩子玩的很开心。可是突然妈妈板起脸,变得面无表情,并不再回应孩子。孩子立即注意到妈妈表情的变化,一开始他试图通过之前熟悉的各种互动模式,让妈妈和自己情感互动,可是妈妈却始终面无表情,毫无反应。


后来孩子用尖叫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却依然没有结果,最终孩子崩溃的大哭了起来。后来研究者对孩子进行持续的追踪,他们发现婴儿在两周后回忆起这段经历,依然会迅速出现负面的生理变化。

最终心理学家发现当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被忽视,孩子就学会了隐藏或者压抑他们的真实感受,最终会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变化。

因为被忽视的孩子,最初会想尽办法引起父母的注意,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孩子的内心会产生怀疑。最初他们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最严重的是他们甚至会认为自己不值得爱,从而否定自己。

长大后,父母总认为再大的儿女也是孩子。


⑵父母总认为孩子还是“孩子”

儿女虽然成年,父母虽然变老,但彼此间的角色定位一直很难打破。在父母眼里,再大的儿女也是孩子,一直想用自己的羽翼为儿女遮风挡雨。在这一心态下,父母对子女的干预从未放弃,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婚姻事业,无所不至、无孔不入。

当我们工作成家立业后,因此矛盾不断增多,不断激化,沟通不断减少,不知何时起,我们成为了无话可谈的最熟悉陌生人。


①被花式催婚


31 岁女演员焦俊艳,被父母各种花式催婚,让她心里很郁闷。但高亚麟却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因为你老觉得有一堵墙,挡在你和死神面前。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

所以,袁姗姗爸爸说:“父母没去世时,我没这个压力,好像什么都无所谓。当看到父亲去世,我在想我很快也要走这条路”


所以,日本导演北野武也说过:“什么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原来那么不容易,我们才算真正成熟了”。因为不能以成年人对成年人的方式和对方相处,才是父母与孩子越长大越疏远的一大根本原因。

⑶思考问题只考虑到自身,却没能考虑到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很多中国孩子不去考虑家长的感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缺乏这样的考虑别人感受的能力。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共情心理,也是情商中衡量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能力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孩子为什么会缺乏考虑他人感受的能力呢?这是他们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感受造成的后果。

父母和孩子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孩童模仿父母的模样是最多的。就像白落梅在《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中说道“不是谁太薄情,而是因为人本多情,多情之人才会种下更多的前因,可所有的结果也只有自己承担。”

因为父母对待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孩子想要父母陪他们做游戏的时候,父母让他们自己玩,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只会不理他们,然后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向他们吼叫,甚至为了让自己的耳根清净,就直接采取打一顿就好了,孩子就会听话的方式。

但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说:“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⑷不能心平气和的和对方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①不考虑年代差


日剧《海女》中女主角小秋的妈妈和外婆是一对时隔24年未见的母女。24年后的一天突然相见后不是含泪拥抱,而是针锋相对,争执不断。


最近国内热播剧《都挺好》,明玉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原生家庭里的女儿,因无法忍受母亲对自己的不公而离家出走,从此以后再未回过家。

长大后,却因母亲的突然离世,再次卷入原生家庭的纷争,但明玉在和父亲相处的事上也绝对强于两个哥哥。

导演周可却说,每一个有勇气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母亲,其实都是有着对他的爱,只不过可能基于各种原因,她没有办法表达,或者说她自己也需要有人对她表达爱。

赵美兰的母亲也是重男轻女,扶弟魔。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频繁的做无效的沟通和交流。这无疑也是拉开我们与父母之间距离的又一重大因素。

⑸被老人带大的悲哀,长大后还得学习如何与父母相处

我发现,在小区带孩子大部分都是老人。当今年轻一代的父母中,隔代教育不仅没有被淘汰,还愈演愈烈。俗话说“近墨者黑”,小时候由谁来带,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久而久之,便会衍生出一个问题:和老人亲,和父母不亲。爷爷奶奶们的教育方式大多是溺爱式的,我曾经在街上亲眼见到个身高一米六的小学生,放学还要有些驼背的爷爷背着回家。在过年时走亲戚也都是被溺爱惯的孩子,在外面吃饭别人先动了自己喜欢的食物就能大闹一场。于是孩子便会形成被娇惯过度,听不惯责骂的脾性,若是稍有责备,便听不惯摔门而出。


当孩子长大了,回归到父母身边后,他对父母在潜意识里没有认同,当父母批评他时,他自然会产生反抗父母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激烈的冲突。

在真人秀节目《妈妈是超人》中,董洁和父亲引发了争吵,原因是孩子顶顶调皮踩滑板不慎摔倒,姥爷打圆场说7岁的孩子现在都是顽皮,大一点就好了,董洁立即呛声“那他为什么不跟我顽皮呀”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陪伴,是孩子获取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孩子养成良好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前提。

一个人的情感状态分为三种,爱的时候、恨的时候、无感的时候。这三种状态没有一种是能够一直持续的,我们的感受都是在这三者之间不断交换的。隐忍着恨意,却放不下恨意,就做不到诚心爱别人。恨意只要被自己表达了,它就会消散。我们的家庭不允许我们表达恨意,那么我们的爱意也无法流通。


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写道:所谓父母儿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与父母这一生相处的时间太短了,小的时候还能依偎在他们身旁,听他们唠嗑,但是长大后,就渐渐的讨厌这种相处模式。那么我们长大之后应该怎样与父母相处呢?


03 我们长大之后应该怎样与父母相处呢?


⑴感受自己的成熟,先与父母好好相处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会问成熟都有哪些特质?当你懂得怎样与父母相处时,你成熟的特质便凸显了。在综艺《旋风孝子》中,陈乔恩与妈妈的相处方式惹起众多观众热议,在其他明星和父母其乐融融时,陈乔恩和妈妈各坐在沙发一边不把言欢。安静的让人看了不舒服,或许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相处场景。

⑵给彼此自由空间

以往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母亲见不得我的懒惰、挑食,能从早唠叨到晚;作为女儿的我又见不得她的鸡蛋里挑骨头,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着如何躲开她的唠叨,双方一开口便带着刺。


后来我“逃”得远远的求学、工作,与母亲越来越远,出门在外的我只管报喜不报忧,说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说外面的美食有多好吃。母亲还是一样的唠叨,只不过从前的嫌弃变成了如今的操心,操心女儿吃不好穿不暖,操心女儿工作压力大,也操心女儿工资不够高。一年难得回去一次,两人还能搭着肩去逛逛街、压压马路,你说你的,她说她的。


一个在成长,一个在老去,只有双方真的接受了这种子女与父母必然的、渐行渐远的距离,孩子不再依靠父母而独立,父母虽操心但也能放手,双方才真的得到了自由。父母就像放风筝的人,子女就是那个越飞越高的风筝。父母和子女之间,到了一定时期,都要学着放手。

⑶勇敢表达


电影《囧妈》,揭示了很多我们成年人与爸妈现实中的相处状态,电影很真实,将年迈妈妈的唠叨、反复、关爱一一刻画出来。


不要总是羞于或懒于表达,与爸妈相处,什么“谢谢您”、“好想您”、“爱你们”都可以大大方方的讲出来,偶尔给予爸妈一个拥抱,充沛的情感表达,爸妈们一定会感受到的,更是轻松有力的相处之道。


⑷做个捧场王,提升对方的价值感

我曾听过很多子女说父母做那点事累死累活地又赚不到什么钱,叫他们别做了还不肯。先抛开其他的不说,有没有一种相熟的感觉,小时候父母脱口而出就是一句“我是为了你好”,如今变成了你口中的“我可是心疼他们”。于子女,于父母,我们好像都没从这种“我是为了你好”的这种伟大中解脱出来。

小时候我们抱怨父母不了解我们的意愿,而如今他们老了,同样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一种来自精神上的空虚,一种被子女嫌弃、被社会抛弃、毫无存在感的恐惧。若在他们身体条件允许下,我们为何要阻挠他们做想做的事呢?如果确实辛苦,何不试着为他们开拓一条新路呢?


但是距离并不是让我们去远离父母,而是需要我们经常关心父母。每周看望父母几次,经常电话视频聊天,保持联系。定期回去陪陪父母逛逛菜市场,给他们做做饭,听他们唠嗑。不要让距离隔绝亲情与爱。


著名主持人董卿就曾说过,和父母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和父亲和解只是一瞬间的事。


我很喜欢毕淑敏说的一句话: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别让父母追逐你的脚步太辛苦,常和他们说说你的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2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6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9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7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28评论 3 4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73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2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5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9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60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02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3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87评论 2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