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有篇文章介绍隔代教养的娃成了牛娃,介绍了娃的外婆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的。意思是都说隔代教育不好,你看这隔代教育也有出成绩的。
教育实质是不分长幼尊卑的,只要用心用科学教育方法都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
社会为什么会对隔代教养有异议,大量的事实已经说明了隔代教养的诟病。不能因为有几个个案就又来宣讲隔代教养的好,实际是不利于家庭教育的。
家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并不单纯是教育孩子如何成才,往往也正是通过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自身也得到了良好的成长。
如果家庭教育中,夫妻二人都能够积极参与的话,也会增加夫妻感情,使家庭更和谐和美。孩子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孩子的出生成长中非常不提倡隔代教养。实在是因为工作不能脱身,祖辈的代劳也只是协助,是配角,绝不能成为教育中的主角,来取代父母的责任。
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早教到幼教再到青少年教育,都有相对科学的方法。
而祖辈的育儿观念还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新事物接受较慢,跟不上新时代对孩子教育的要求,缺乏科学的养育方式,影响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力的发展。
现在许多孩子的心理表现非常脆弱,缺少责任心和独立自主能力。
这大部分是跟祖辈的教养习惯有关。祖辈们勤劳了一辈子,事事都愿意亲力亲为,在管理教育孩子时多习惯于大抱大揽、娇生惯养。用老话讲是“隔代亲”,哪怕以前管教儿女时都极为严厉,可面对孙辈时,就失去了原则,溺爱甚至纵容。从而为日后父辈的教育埋下了隐患。
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就是祖辈的心理健康问题。身体的健康不能代表心理健康。
如果老年人心理存在问题,可能在儿女面前会掩饰,避免让儿女担心。但总是陪着孩子的老人,身心难免会疲惫,认为小孩子不懂,可能不在掩饰自己的情绪,无形中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心理成长。往往隔代教养的孩子心理素质差,可能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隔代教养易产生更多的家庭矛盾。祖辈和父辈的教育观念不同,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都坚持自己的方法最正确,那冲突就很难免。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质量,也会让孩子从中钻大人的空子,最终导致失败的教育后果。这个失败是永远不可弥补的。
要教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养育孩子首要责任人是父母,亲子教育的质量一定是优于隔代教养的。
做为父母在计划要孩子时就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当胚胎着床那刻就要为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负起责任。不仅胎教要进行,早教要跟上,幼教不能忽视,青少年教育也不容怠慢.
当孩子成长到了十七八岁时,基本上就是成人了,是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也早有了论断,也许这时候才可以放手不管,任孩子做好自我管理了。
当然现在社会压力大,年轻人的负担过重,母亲确实不能成为全职妈妈时,需要请祖辈参与照管孩子。
俗话说“先说不乱”,一开始就要把规矩建起来。祖辈一定要明了自己的辅助角色,清楚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界限,尽可能做到不占位、不越位、不错位,将教育权还于儿女,支持儿女对孩子的教育。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祖辈与父辈教育观念不一致时,可以私下沟通交流,在意识上保持着教育界限感,从行为上不超越亲子教育的边界。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作为父母,自己要变得独立成熟,在育儿上承担起重任,不做甩手掌柜,尽量亲力亲为地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对待父母要尊敬孝顺,家庭和谐和美,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顺利成长。
原创文字侵权必究
网络图片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