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加拿大英殖民地时期代币品目繁多,版式差别十分复杂。比如国内很常见的185X年加拿大省上加拿大银行“圣乔治屠龙”便士铜代币,有专业目录就列出了超过300种的细微差别。
另外,由于年代久远,流通充分,战乱湮灭,一些品种即便是VG级别的品相,标价也高达数百甚至上千美元。一般品种如果达到AU级别,至少都要几百美元,成千上万美元标价的也比比皆是。
本文只是结合钱币目录和手头那些普通品种、渣渣品相的“样品”,粗浅地介绍一下加拿大在殖民地时期的铸币流通情况。还望各位专家泉友斧正赐教!
历史沿革
上加拿大(英文:Upper Canada)是一个在1791年至1841年间以五大湖北岸为管辖区域的英国殖民地,是安大略省的前身(下图橙色部分)。
下加拿大(英语:Lower Canada;法语:Bas-Canada)是一个在1791年至1841年间以圣劳伦斯河与圣劳伦斯湾两岸为管辖区域的英国殖民地。它管辖的范围包含现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南部、和纽芬兰与拉布拉多地区(下图绿色部分)。
所谓“上下”,并非指在地图上的北与南,而是指圣劳伦斯河的上游和下游。所以在地图上,上加拿大在下(南)边,而下加拿大在上(北)边。
原有的魁北克省在美国独立战争后接收了大量的效忠派难民。这些说英语的难民和说法语的原居民在社会阶层、文化、观念与需求等方面都有冲突,原有的宪法《魁北克法》(Quebec Act)渐渐变得难以执行。
故此,英国政府通过《1791年宪法法案》(Constitutional Act of 1791),将魁北克省一分为二,分别为效忠派定居的上加拿大和以法裔加拿大人为主的下加拿大,并以该法案作为两个殖民地的宪法。
1841年,英国殖民者将两个地区合并为加拿大省。
一、下加拿大无铭文代币(Anonymous Tokens)
19世纪初,被输入到下加拿大或在该地区制造的代币,除了铸有面值和年份外,均没有地名、君主或政体名称,故被称为Anonymous Tokens,即无铭文代币。
本人收藏了4种此类半便士代币。
1.托马斯·哈利戴 代币 1812-1814
这原本是一系列使用广泛的英格兰代币,由托马斯·哈利戴于1812和1813年设计、铸模和铸造。半便士重8克左右,1便士重16-18克左右。
但1817年,这类铜质无铭文代币被要求退出流通领域。为避免浪费,这些硬币被运送到了加拿大,继续其使命。
2.仿“蒂芬“半便士代币
1832年左右,蒙特利尔的一名杂货商约瑟夫·蒂芬,从英格兰进口了一批“不足秤”的半便士铜代币。这种铜币是仿造上述托马斯·哈利戴半便士的,但重量减轻到只有6克左右,被称为“蒂芬”(Tiffin)代币。
银行当然不是傻子,他们拒绝按面值收兑蒂芬代币,只按“破铜烂铁”的价格折算。
但即便是这样的山寨货,也还有其本地的仿制品,这就是“仿蒂芬”半便士,重量也不到6克。其字体明显区别于蒂芬版,在花环方向、直径、形状、头像样式等方面有细分很多小品种,有些极为稀有。
3.仿“展翅鹰”代币
鹰的形象用于钱币,在19世纪初并不流行。1812年一名波士顿商人发行了一种带有“雄鹰展翅”图案的半便士代币,币面铸1813,重8.8克。但由于1812-1814年美加战争的影响,这些代币的运输受到了影响。
1825年起,仿“展翅鹰”的半便士开始出现,其重量减轻至6克左右,做工粗糙,字体比原版要大,有可能在美国铸造。有1813、1814和1815三个年份。
4.坐人/帆船半便士代币
这个品种属于前述托马斯·哈利戴代币的衍生品,在英国谢菲尔德铸造。有1812和1815两个年份,还有没标注年份的。
二、下加拿大省“站人”代币
(Province du Bas Canada "Habitant" Tokens)
1837蒙特利尔银行申请进口半便士和1便士铜币,被批准后,城市银行、魁北克银行和人民银行也共同参与,由“博尔顿和瓦特”工厂铸造。
这种代币一面为蒙特利尔市徽,外圈是英文的“银行代币”(Bank Token)和面值;另一面则为站立的当地居民(Habitant)着冬装的形象,外圈为法文的“下加拿大省”(Province du Bas Canada)和面值。
这种双面值设计中,半便士(half penny)对应1苏(un sou),1便士(one penny)对应2苏(deux sous)。sou是法国旧时的一种货币单位,1法郎=20苏。
四家银行将各自的名称刻在了市徽的绶带上,以示区别。下边就以这种区别来介绍。
1.蒙特利尔银行(BANK OF MONTREAL)
2.城市银行(CITY BANK)
3.魁北克银行(QUEBEC BANK)
4.人民银行(BANQUE DU PEUPLE)
三、下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UN SOUS”代币
1835年,鉴于当时极为混乱的铜质代币流通形势,蒙特利尔银行的经理们决定自行发行代币,次年他们被批准以其银行名义发行面值为“SOU”(苏)的铜币。这批代币可能是由伯明翰的“博尔顿和瓦特”工厂铸造的。
但由于雕刻模具的工人不懂法语,本来应写为“UN SOU”(1苏)的面值,被加上了复数结尾,写成了“UN SOUS”。
但这一文字错误不仅没有影响这种代币的流通,而且还成为了与其后大量出现的仿制品的最明显区别。
这种代币依照银行名称的铭文分为两种,每种又有5-6个小品种。
1.BANK TOKEN MONTREAL
2.BANK OF MONTREAL TOKEN
三、下加拿大蒙特利尔人民银行“UN SOU”代币
人民银行于1835年由改革派的法国人和苏格兰人创立,1843年之前他们一直未申请许可,只是以私人银行的形式运作。1844年“转正”之后,一直营业到1895年。
人民银行于1837年先发行了由阿诺特设计铸造的“起义苏”。之所以有这个别称,是由于其面值面的左侧有五角星、右侧有法国“自由帽”,这两种图案都象征着自由、反抗和革命。
1837年末,人民银行再次发行一种法文铭文的1苏代币,在新泽西的贝尔维尔铸造。
同样是1837年,人民银行还参与发行了“站人”代币(图见上文 二-4)。
四、下加拿大“花束苏”代币(Bouquet Sous)
这种代币得名于其正面的花草组成的花束,在法语区反政-府人士中非常流行,所有又被叫做“爱国苏”。
这些爱国者们抵制英货,拒绝使用带有英文字样的货币,日常流通仅靠少量的来自法国旧政权的旧版法国钱币。不过他们也接受蒙特利尔几家银行发行的带有法文的代币。
一位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看到了钱币短缺背后的商机,从新泽西贝尔维尔进口了一大批仿造蒙特利尔银行代币(图见上文 三-1)的铜币。也有从伯明翰进口的,还有在蒙特利尔本地私铸的。
为了在法国人中间流通,这些仿造品也做了相应改变,比如将“下加拿大”由英文LOWER CANADA改为法文的BAS CANADA,那个“UN SOUS”的语法错误也被修正,还去掉了BANK的字样。
这些仿品重量比银行原版要轻,不法商人借此从中渔利。1837年,鉴于此类仿造代币数量庞大,粗制滥造,各家银行均予以拒收。
由于是私铸币,来源不一,模具不规范,所以此类代币图案各异、种类颇多,区别在于各种花草的数量和绳结的样式和位置。
以下为几种实物图,材质、花草图案、铭文均有所区别。
不过这些法文代币中,奇葩地有一枚仍采用LOWER CANADA的英文铭文。
是不是有这样的既视感……
五、上加拿大及上加拿大省代币
19世纪初,这一地区的代币多由一些公司铸造发行。种类不多,但国内所售品种极少,就连ebay上也不多见。手头仅有3种——
1.艾萨克·布洛克爵士纪念代币
艾萨克·布洛克爵士(Sir Isaac Brock,1769年10月6日-1812年10月13日),英国陆军将领。1812年英美战争初期,他在上加拿大地区击退美军的进攻,并发动反击攻入美领五大湖地区,后攻占底特律要塞。10月,在昆士顿高地战斗中,他在几乎获胜的情况下遭到美军狙击手射杀。
此币于1816年在美国铸造,经由金斯顿输入到上加拿大地区。币面并没有面值,但其形制与半便士代币相似。
2.上加拿大省乔治四世半便士代币
虽然正面采用了与1832年新斯科舍代币相同的英王乔治四世头像,但这枚币究竟是半官方产品还是私人定制,至今尚无定论,只知道是由伯明翰的John Walker公司制造。
3.贸促半便士
币正面铭文意为“促进贸易”,仅1833年半便士一种。
六、加拿大省代币
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837年的起义,迫使英国统治者更多地关注加拿大殖民地的情况和形势,并于1841年将上、下加拿大统一为加拿大省。
1.蒙特利尔银行便士代币
合并初期,在下加拿大地区,由蒙特利尔银行发行新版半便士和1便士代币,有1842、1844和1845三个年份。
2.魁北克银行便士/苏代币
魁北克银行于1851年两次申请发行代币,但由于其上级上加拿大银行已经于1850年同意借给魁北克银行一些他们的代币,所以申请并未被批准。
但当上加拿大银行许诺的钱币运抵魁北克时,人们发行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流通需求。魁北克银行遂第三次申请自主发行,终于如愿以偿。
此版有半便士和1便士两种,只有1852一个年份。
3.上加拿大银行“圣乔治屠龙”便士代币
1849年,上加拿大银行收到了来自政府的定金和进口铜币的授权,订单交由英国皇家造币厂完成,图案由银行方面设计。
但首批铸造好的1850年份的“圣乔治屠龙”便士代币,直到1851年才运抵加拿大。皇家造币厂继续铸造1852年份的代币,眼看完不成订单,他们就转包给了伯明翰的喜顿造币厂。此后1854和1857两个年份也都由喜顿铸造。皇家厂的采用章型,喜顿厂的则为币型。
“圣乔治屠龙”便士代币铸造数量庞大,存世较多,不乏好品精品,据统计各种小品种超过300种。
有半便士和1便士两种面值,有1850、1852、1854和1857四个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