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是2018年2月25日晚上12点。
作为一个10多年写作经验又接受过专业文案训练的人,这一刻忽然间觉得下笔有些苍白。不从煽情的过往开始,不从北漂的艰辛开始,不从各种大家总结的人性的缝隙里窥探,忽然忘了叙事结构,忘了时间节奏,甚至忘了排版技巧。反正就是什么都不想,随心而动,只是写一点纯粹的大白话跟大家分享一点心路历程。
记得初中时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到高中,大学,到参加工作。就像所有不被安排过的生活一样混乱而有序的过着。生活的节奏不断的加快,写文字的频率却越来越低,日记本上标注的时间从每天到每周到再到每月。直到现在,放进时间的流里刻意的想起来好几遍,才挤出几个不常用都不知道怎么写的文字,往纸上一堆就号称一篇文章。然而每每翻看起来除了箱底的霉味儿,全世界都不曾知道文字里沉淀的益生菌和维生素。
春节前有幸听一个朋友讲述“圣劳伦斯河”中三文鱼洄游的故事。周而复始死去活来,一代一代努力重复着似乎没有任何意义的生命,却被用来在全世界励志。忽然间莫名的悲伤。我们从来没有用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是不是一条三文鱼。我们被故乡感召、被爱情感召、被全世界只有自己相信的使命感召。然而当我们思考我们如何思考的时候竟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我想说,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你没有半推半就,世界就不会为你半黑半白。你不去苟且,世界就没有暧昧。不忘初心,也许就是最好的自己,砥砺前行,也许就看见所谓的诗和远方,普惠大众,也许就是人们千百遍描绘的大爱了吧。也许也许吧。
蓦然回首,三十而立了好多年了,也没有改变世界。失落过却依然在行走。
遥想那年我决定留在北京,正值一个盛大的联谊会热闹的嗨着……,席间鬼使神差的我爬上27层楼顶,想看看这个我将为之奋斗终身的陌生城市。“从27楼眺望城市的夜,各种霓虹,穿梭在夜的宁静中的复杂纷乱的世界,一如奔流里的一滴水,在茫茫里,在自我迷失里寻求存在的意义。周而复始,人来人往。昏黄的或者明亮的灯光,透过夜景照进现实的世界,显得力不从心。“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北京……站的无论有多高,无论所有的白天和黑夜,无论人潮人海中千百次的回眸,都像冰封中的眼,冷酷而不能穿透!快乐或者不快乐,向左还是向右都让你在无数次的选择中无法选择……”写下这段文字的我距今10个年头了,也很久没人再叫我小伙子了。
在清华混迹了10多年,多少长了一点见识。然而一句“老师”,让我无比的有存在感,就好像自己亮起来真就是灯塔。因为光亮洒在人们脸上洋溢着对未来充满希望且无比坚定。生活忽然变得有了被传诵的意义。这让我陷入了深度的思考。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日子不过一些人一些事杯淡茶而已。
王朔说:“什么也瞧不见还站在那瞧,仰着脖子,瞪着白内障,这叫信仰。”
其实,我一度没有信仰。
直到我做了《每日清听》,我才感知到这个世界的温度,和师者的张力。尔来三年有余。
一个问候,一句祝福,成千上万的温暖扑面而来。清听粉丝大树、孝刚、栓明太多太多素未谋面的人支持鼓励,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和热情。真是不胜感激。路走远了,忽然忘却了清听粉丝群体最亲近的人其实一直都不离不弃。
我想
我应该再做点什么,
我们大家应该一起做点什么了。
2018新年伊始,清听平台有义务也有能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了,一直在想,我们如此庞大的粉丝群体能不能相互学习结伴同行?除了聆听大师教诲,还能问道先知先觉的同行人。让每个人的真知卓见都普惠大众,让羞涩的青春找到方向,给寻觅的人们看见希望,给我们身边的师者一盏前行的明灯。
其实,2017年底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清听尝试搭建一个“粉丝讲堂”(名字土点便于理解),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普惠。能够让学习的人有收获,让分享知识的人有收益。说不定清听几十万粉丝中一下跳出很多“卧龙凤雏”,又实战又接地气呢。就这样在宋栓明老师得支持下做了第一次尝试,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所以今年决定在清听平台上固化这个栏目。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者,就应该传道、授业、解惑。亲爱的清听粉丝,点击“阅读原文”申请讲师席位,让我们的生命之光照亮彼此前行的诗和远方。
每日清听: 倾情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