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悄然逝去,不晓得为什么这学期觉得时间好像比以往要充实些,虽然依旧没有做太多应该做的事,但自己似乎已经在努力地去做。虽然还是时常被论文的无形压力笼罩,但似乎比以往更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渐渐明白研究生为什么会被叫做“研究僧”,读研被称为“修行”,再也无法心安理得的睡懒觉,没法正大光明的去美名其曰享受生活,这似乎是一个该奋斗的年龄,所以,生活,你好!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她如初恋,该有这种态度吧。
这个四月参与了学校的“好读书”活动,真真的是不想参与的,但无奈导师一声令下,“你们必须参与”。当看到老师群里发话,然后心中一万匹“草泥马”浩浩荡荡奔腾而过,但紧接着仍恭恭敬敬地回复“好的”再打上一个微笑表情图,谁让他是老师(;′⌒`)。你不知道这个活动有多变态,你每天需要拿出专门的一小时去看书并拍照发朋友圈,没错,是发你读书的照片。看书无可厚非,但发自己读书的照片上去,怎么想怎么感觉不舒服,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作”?还没进行就可以想象这等装逼非我等所能承担,这不是明摆着去招朋友圈里的人去各种埋汰么,我受不鸟这等装逼行为。于是乎,我运用了朋友圈强大的设置功能,把动态设置为仅师门可见,想着老师的出发点只是让我们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拍照示众完全就没必要了吧。
也是在后来才渐渐明白,这个活动一方面是一种号召力,宣传正能量;另一方面纯粹依靠个人的自觉性确实很难做到21天满满当当,朋友圈打卡是为了让大家监督自己,形成一种外力监控。没做的时候真没觉得会有什么效果,并且心存反感,但是真的21天走下来了,潜移默化的就会去自觉做。一开始可能是基于老师的要求,不敢疏忽,到了后来倒成了一种习惯性动作,每天不管忙什么都会时刻想着这件事,不做反而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想这就是养成习惯的结果吧。真的,就拿一本课外书来说,要是按照自己以往的习惯,会陆陆续续拖上好久才能看完,并且也是根据心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这种有计划的看书真的很有效率,书的内容也有连贯性,益处很多。并且最大的好处就是自拍技术嗖嗖地往上涨。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选择的是一本和职业发展相关的书籍,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美国杰弗里·H.格林豪斯、杰勒德·A.卡拉南、维罗妮卡·M.戈德谢克著,王伟译的《职业生涯管理(第3版)》。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原因有三:毕业论文主题相关,看什么都是看,不如相关性强一些;外国人写的专业教材有意思,案例和文笔都是普通大众能看懂的水平,不像国内的都是晦涩枯燥的文字;明年面临毕业的自己一片迷茫,急需一本可以指导自己职业选择的书籍。于是乎,就这么愉快地敲定了这本书,事实证明学到了很多东西,有机会,大家可以买这本书看一下。
(一) 原来职业规划不止是员工自己的事
通常我们一直说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计划,需要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往往造成了一种误区,以为职业发展规划只是员工自己的事。其实不然,职业发展规划对于个人固然重要,但不仅限于个人,对于组织来说是同样重要的。
对于个人重要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中国有一句老话,男人选择一个职业相当于第二次投胎,貌似还有一句,女人结婚也是第二次投胎,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哈哈,总之就是选择职业很重要,不管男女。因为工作是与生活相伴的,它关乎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它占据了你一天的三分之一时间,并且工资的多少决定了最终你生活质量的好坏。做得开心,发展机会好,那么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倘若做得不开心,发展处处受限,那么除了沮丧就是无处发泄的郁闷。所以,对你的职业,你必须要重视,不仅是职业选择,而且还要顾及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之所以说员工的职业发展对于企业也是重要的,主要是因为员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本,他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21世纪以来,人才成为了企业无形的财富,财富的增值必然是企业所喜爱的。人才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进度,故企业应该给予重视。员工个人很多时候可能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无法做到有效的职业规划,这时就需要企业出马,进行各种人才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员工好了,企业才会好;企业好了,员工才会更好,唇齿相依,可见一斑。
(二) 人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活
一味地迁就别人,把别人的期许当做是自己的必须要奋斗的事业,其实挺可悲的。人生在世数十载,没有办法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是不是挺讽刺的,你这一世岂不是在人间白走了一遭。
梦想无谓大小,重点是你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工作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为了生存,这是无可推卸的责任。区别在于,有的人,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工具,下了班恨不得把公文包扔得远远的,恨不得再也不要踏进这座写字楼或是自己的办公室;有的人,早已把自己的工作视为生命的全部,他做的不是工作,而是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后者是幸福的吧,因为他没有把工作只是作为工作,因为喜欢才投入其中。这时,脑中浮现出工厂流水线的工人和丽江的青年旅舍,两者对于工作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吧。
大学选专业,有的人因为父母原因放弃了自己最爱的专业,然后学四年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毕业了从事不喜欢的工作,虽然拿着高工资却一点也不快乐。生活没有任何激情,有的只是对父母有所交代的一份心安。可,就这样把自己的一辈子交给了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值得么?为了取悦父母而放弃了自己的最爱,不会后悔么?当看到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人从自己身边走过时,不会羡慕么?
人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活,应该选择能让自己精力四射,充满活力的工作。不然,宛如一湾死水的生活终归会吞噬你。
(三) 行至一半,迷路了怎么办
在一个职位上辛劳了好多年,突然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该怎么办?继续这无忧的、波澜不惊的生活,还是重新改变。
在青旅的时候遇到周哥,当时他骑着单车从北京一路到桂林,终点站是云南。聊天的时候得知其原来是北京一家公司的工程师,工资待遇很好,是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并且工作很清闲。但每天都是一样的工作,慢慢地人变得麻木,一成不变的生活消磨了所有的激情。所以他,陷入沉思,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不改变,可以安安稳稳拿着高工资一直到退休,但会不开心。所以他选择了辞职,开始骑行,从北方到南方,学习各种不同的技能,到不同的地方,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现在,周哥在云南大理办了自己的户外公司,虽然很辛苦,但是做的很开心。我想,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初入职场的我们,带着更多的是迷茫,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刚成年的羞涩,刚毕业的稚嫩,刚出校园的无畏,刚进职场的无知,注定要在社会扑腾几年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的人对于自己想要的异常清楚,从一开始便选对了自己的路;有的人不把这当一回事,在职场上荡了好多年依旧不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就这样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有的人,虽然一开始选错了职业,但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最终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重新开始。你说,人生什么时候算晚,我想只有你死不悔改才算晚,不然即便是到了生命尾声只要你想改变都不算晚。步入中年,面临职业高原,然后思考,愈发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从而转身或从头再来。
(四)退休了的你甘于打牌度日么
职业生涯的晚期,面临着退休离职,回顾整个职业生涯,你是否对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满意,又是否可以安心的等待退休?忙碌了大半辈子,你是否可以安心度过晚年?
我不清楚你是怎么想的,我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倘若是我,操劳了大半辈子,我想很难真正的闲下来。一辈子都在工作上忙绿着,没有自己的时间,恐怕早已习惯、难以改变。年轻时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你加班加点,日夜操劳,不轻易休息,可谓拼命三郎。退休了,你各种的不适应,好像身上一直拧紧的发条突然停了下来,好像钟表停止了摆动。早晨你习惯了6点钟起床,生物钟使然。退休了的你反倒一旦醒了便再难入眠,起来也不是,不起来也不是,似乎矛盾双方融为一体,在你身上作祟。原本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现在也加入了你的自由支配的行列,你想做点事却不知道可以做点什么,就这样一天天晃晃悠悠,你渐渐失去了自我,变得焦灼。人生的价值好像随着退休被全部否定,你成了“废人”,成了一个流转于麻将桌和牌场的人。
我想,即便是退休了,你也可以有很多选择。带孙子,享天伦之乐;学艺术,陶冶情操;出去旅游,见见外面的世界;重新就业,返聘发挥余力或者自己创业,创造价值……只是,我不赞同你一直流连于牌场,你还那么年轻,即便是正常退休也不过六十,怎么能受得了将生命交给麻将桌,一打就是大半夜呢,这不是原来被评为先进的你该做的啊。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偶尔玩玩可以消磨时间,但一直玩下去,不舍昼夜,你会把自己的身体给毁掉。
可,现实中,我们总会发现退休的老人因为各种不适应而陷入的困境,突然想起来《肖生克的救赎》中,一位老人在监狱里呆了大半辈子,出狱了反倒不知所措,最终因为不适应社会而选择了自杀。由此可见,长期的环境会改变一个人,让其产生依赖,倘若不能帮助其走出这份依赖,那么后果会很严重。
21天读完了这本书,对人生,对职业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职场亦战场,职业生涯亦人生,打打闹闹构成全部旅程。21天,养成好习惯,你想试试么?谢谢四月遇见“你”,谢谢你给我指导,教我养成一个好习惯,也希望你也可以邂逅一个她,带给你一场心灵的旅程和思想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