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书记黄强在省委专题会议上强调,厚植底蕴赓续文脉讲好吉林故事坚定自信重振雄风努力争创佳绩。“见之不若之,知之不若行知”在当今各国文化激荡的浪潮中,广大党员干部应筑牢文化自信,以赓续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矢志不渝地推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初心不忘”地“走出去”,与时俱进地讲好中国故事。
“传承”与“发展”交融,以“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胸怀,让文化源远流长地走出去。传统文化就像一条长河,流到每个时代,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注入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从诗经、汉赋、唐诗、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到革命中不断淬炼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中国人民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不断奋楫前行,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文化浪头。“人类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广大年轻党员干部应当充分认识历史,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多元的现代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于生活实践,持续不断推动文化繁荣、传播新时代中国文化强音,为全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守正”与“创新”协调,以“与古为新,融合贯通”的方法,让文化历久弥新地走出去。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始终以“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进行文化创新创造。如何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是当代文化创作与文化产品打造的必答题。这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文化领域涌现出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新内容,以新时代创新之“器”叙古文化经典之“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广大年轻党员干部应当善用互联网、能用新技术,在“不变”中求“变化”、“变化”中求“新意”,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从纸面进入寻常百姓家。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更是延续文化薪火的思想根脉所在,让文化遗产从“在那里”实现“到心里”,在不断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着非凡的魅力。
“监督”与“引导”并重,以“言之有物,行之有恒”的决心,让文化初心不忘地走出去。“人在哪儿,宣传思想的工作重点就在哪儿”。如今,网络空间成为当代人聚集、交流的新阵地,那也应当成为文化建设宣传的新空间。俗话说:“无针不引线,无水不渡船”。广大年轻党员干部应主动接过文化宣传这“重要一棒”,以“言之有物,行之有恒”的坚定的决心,参与到深化文化这一重大任务中,面对网络上繁杂多样的信息和复杂多变的舆论形态,需要统筹做好新闻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为传统文化输出打通新通道。读懂匠心传承的坚持、读懂悉心呵护的美好,用心弘扬“慢工出细活”的精神,为文物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新贡献。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永远把“保护”二字置顶,将保护文化遗产作为使命和责任来坚守。,讲好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故事,让文化更深、更广地“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