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公元1596年。
这一年是明朝万历二十四年,万历皇帝有个特点就是贪财,有强烈的享受欲和占有欲,偏偏那几年各处用兵,连年烽火,耗费甚巨,又赶上宫内起火,烧了好几个殿,实在是非常需要钱。
而远在欧洲大陆的西北侧,一个新兴的国家刚刚站立起来,也正是非常需要钱的阶段。
这个国家就是荷兰。
荷兰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后期到15世纪中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16世纪初开始受西班牙统治。
公元1568年,因反抗西班牙国王的中央集权和对基督教新教的迫害,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的80年战争,在战争进行中的1581年,声明正式独立,成立尼德兰联合共和国,即荷兰共和国。
但是战争仍在继续,烧钱仍在继续。
荷兰一方面联合英、法等国家共同对付西班牙这个大航海时代的霸主,另一方面也积极地自我造血,发展经济。
荷兰地形低平,土地有限,但也正是因为位于欧洲河流的下游,拥有得天独厚的海运条件,发展海上贸易成为必然选择。
当时的海上贸易,西班牙和英国两大强国正互相较劲,荷兰只能低调拓展生存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荷兰的一位船长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就是巴伦支船长,也是一位探险家,一生致力于开拓经北冰洋的欧亚东北航道,因为只有打通并控制这条航线,缩短通往东方的航程,荷兰才有可能与西班牙等国一较高下。
在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支持下,巴伦支船长已经进行了两次北方航道的探险,1596年这一次的路线设想是通过北极,直达东亚,帮助客人把货物送达。
他们一路向北,在熊岛(今属挪威)附近,三艘船被浮冰分开。巴伦支船长在寻找另外两艘船的过程中不幸撞到浮冰,船只毁坏,他和船员们就此被困在了新地岛(今属俄罗斯)。
新地岛靠近北极圈,气候严寒,遍布永久冻土层,无人居住。
但是巴伦支船长和船员们需要在这个荒岛上面对漫漫长冬了,不只是寒冷,还长期都看不到太阳。
他们盖了一间木棚,并向下挖掘洞穴来尽力保暖,但实际上即使生着火都无法抵挡严寒,衣服仍然结了冰,手指头一旦露出就会冻伤。
食物储备也很快就耗尽了,不得不设法宰杀岛上的北极熊和海象来充饥,但北极熊可是猛兽,所以常常受到反向袭击。
在9个月的艰难日子里,很多船员都献出了生命。
第二年春天,他们修复了两艘救生小船,十几名幸存者才勉强通过了冰海,幸运地遇到了俄罗斯商船并获救,但巴伦支船长还是在返回荷兰的航程中去世了。
很难去想象他们是怎么熬过的那段时光,但长夜中闪亮的,是那么艰难的境遇下,他们完全没有动过船上所载的货物,哪怕是救命的衣物、食物和药材。
他们其实只是普通的水手,但却用生命的代价坚守了商业信用,荷兰的贸易理念被传为佳话,这也是其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最坚实基础。
在今天俄罗斯的新地岛和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以及熊岛之间的汪洋上,有一片面积约140.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被后人命名为“巴伦支海”(Barents Sea)。
回到愁眉不展的明朝万历皇帝,他也在找人商讨筹资对策,以应对边境的战事。
最后讨论出了一个不错的路径,就是开矿收税。
于是亲信太监迅速奔走天下,全国十三布政司、南北两直隶无不有太监在督领开矿,飘扬黄龙旗处,纵情搜刮,有没有矿,开不开挖,有时候也并不重要,内库充盈才是需要的结果,一时间民穷财尽,十室九空。
而对于在开黑矿利益链条上的官员而言,则是对上的死命抵制,要求罢免矿税,甚至鼓动民变兵变,杀死税监,总之自己财路不能受损。
“上下齐心”,大明终至于穷困潦倒,一地鸡毛。
国运不由人。
国运也全寄托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