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题论文任务变重,读闲书的时间被大大压缩,曾经常放手边的小说被专业书籍和文献取代。但小说仍然是我放松消遣的重要方式,毕竟时间只要安排得当还是能够兼顾的,相比刷手机这种有快感没营养的阅读体验,纸质书永远是首选。
当爸大概是最了解我阅读偏好的人了,总是时不时给我带回一本小众又好看的小说,现在还囤了好几本没看。这本《地下铁道》看第一页我就知道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放下的故事,黑奴少女科拉的外婆从非洲被贩奴者残忍掳掠,拉开了悲剧的大幕。“在前往要塞的长路上,科拉的外婆几次易主,由一个奴隶贩子卖给另一个奴隶贩子,换取货贝和玻璃珠。不好说他们在维达为她付了多少,因为她是批发来的,八十八口人,换了六十箱朗姆酒和火药,这个价格是用海岸英语,经过一番标准的讨价还价才告达成。” 罪恶累累充满血腥的黑奴贸易是北美发展史上的耻辱柱,现在的美国有多发达,被当作动物一般对待的世代奴隶就有多痛苦。对于这一段历史,我愿意以任何方式去体会,不为别的,哪怕只是让思维多受一重洗礼都已足够。
书中没有太多关于人性的深挖,更多的是直观的叙述和撰写,有书评人说情节太过平铺直叙,但我觉得反而是太多大起大落,处处都是黑人女孩命运玄机的下一刻,显得全书才没有突出的部分。读着那些用看似平淡不带感情色彩的句子描写奴隶们的残忍遭遇,能感受到黑人作者刀割般的内心。
书中并没有真正的地下铁道,这只是一个比喻,背后是美国内战前废奴人士为协助黑奴逃难而设立的秘密联络网。科拉和两个伙伴以惊人的勇气从地狱一样暗无天日的棉花种植园逃了出来,仅仅一天就被发现被追上,一名伙伴被擒获,可以想象她的下场会多么凄惨。科拉和伙伴西泽侥幸逃脱,忍着泪水在黑暗中继续奔跑。就这样,凭着难以置信的运气她来到南卡州,一切看起来有了转机,黑奴不再像牲口一般被对待,科拉甚至有了一份博物馆的工作。然而没过多久,白人伪善的外皮就被扒下,他们提供的工作机会,医疗条件只不过是为了进行性病实验和黑人绝育计划。
科拉绝望了,没有任何教育背景可言的她开始思索自由和平等的意义,“白人来到这块大陆,是为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为了逃离主人的暴政,就像曾经逃离残暴主人的自由民一样。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却否定别人同样的理想。”“用偷来的身体耕作着偷来的土地。这是一台不会停工的引擎,它饥渴的锅炉由鲜血供养。科拉心想,通过史蒂文斯大夫描述的手术,白人已经开始郑重其事的偷窃未来。把你切开,把他们扯断,湿淋淋的。”
所幸她没有向命运低头,继续开始逃亡。在北卡,恐怖主义蔓延,协助黑奴逃跑的白人一样被无情处死,但一对夫妇还是义无反顾的帮助科拉藏在家里的阁楼几个月,奇迹没有出现,科拉最终被发现了,白人夫妇被吊死。
科拉以让人难以置信的运气来到印第安纳,这里的瓦伦丁农场有她从未品尝过的自由滋味,然而这里最终还是遭到暴徒的血洗,“在大屠杀进行期间,屋外的白人欢叫,嘶吼。居民们在慌乱中涌向出口,在靠背长凳之间拥挤,从上面翻越,彼此攀爬,互相践踏。大门口出现了拥堵,人们便爬上窗台。有一阵枪声响起。”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夸张描写,这种带着压抑的叙述却让人揪心万分。
故事的半开放结尾没有讲明科拉的下落,但是又一次逃出来的她已赶上废奴运动的尾声,身份终于不再是奴隶,成了一个真正的人,这一简单的定义背后却是黑奴两百多年的血泪史。
在咖啡馆合上这本书,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抬头看到十二月的暖阳透过玻璃洒进来,旁边的小情侣正在莞尔对视,街上牵着小狗的路人信步悠闲,仿佛刚从隧道里出来被晃的睁不开眼睛一样,一切都美好的有些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