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因,我会读些设计方面的书。今天读完原研哉的《请偷走海报!+3》,对设计有了新的了解。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
我个人很喜欢日本设计,主要原因是简单、简约、雅致。很早前读《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从书里发现许多我们古时候的艺术之美,里面每个点,透露出的中国式美学,看得我浑身发颤。不得不说,两个相爱相杀的国家,有太多无法解开的结。
遗憾的是,日本学到了中国的精髓,结合自然万物的见解,再融合西方现代式美学,已有自己的美学体系。我们把老祖宗的东西丢光不说,西方艺术学得支零破碎,没太多长进。
在《请偷走海报!+3》这本书里,原研哉以随笔的方式,用五十多篇小短文,写了他作为设计师的生活和工作。他是位伟大的设计师,没有谁能质疑。
书中,原研哉谈生活、艺术、工作,写年轻求学,作为穷学生去巴黎旅行,走走看看,不停思考。他喜欢去酒窖,了解整个工艺,去造纸厂,看纸的生成过程,还喜欢去展览,看不同风格的艺术。
他谈对艺术的喜好,说以前不喜欢古典艺术,因为学习和工作所接触的多是现代艺术,谁知去博物馆看过后才明白,古典艺术不容小觑。懂包容、爱学习,真是不错。
读这本书,我明白一件事,设计师和文案有一点相同:生活和工作分不开。也就是东东枪说的「做什么都不算浪费时间,都是在工作。」原研哉把这两者结合地很好。
记得有一篇文章,他讲去台北故宫博物馆看展览,起初带着放大镜,不断地看那些饰纹,看得津津有味。第一次没看过瘾,第二天再去,为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他偷听讲解,听讲解员给观众讲。他发现每样文物除本身价值外,更多是文物的故事。他这才明白,原来设计师的角度与观众角度不同,观众不管好不好看,只想知道故事好不好听。许多人去博物馆之所以看不懂,抛去专业角度外,或许正是文物价值没有发现,故事正好能把它挖掘出来。
原研哉写工作时,算是将我内心多年疑惑解开。我以前读设计方面的书,会读到设计师去谈案子。怎么谈?我不清楚。原研哉写得很清楚,比如大米的包装设计,他会去调查,从品牌、产地、品种、历史等方面,不断挖掘,调查清楚,再去看其他品类,如白酒行业如何做,从而进行自我思考。一位好的设计师,必会常去接触市场和人。
他也有许多古怪想法,常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出些摸不着头脑的题目,有时候是通心粉设计,有时候随意取些物品:火柴棍、钢笔、镜子等等,为它们办展览。无怪乎我去年看新闻,发现他聚集一群设计师,给狗做窝。真是爱倒腾的老头子,感觉总闲不下来。
在这本书里,没有原研哉写《白》的哲学或专业诠释,多是他如何生活和工作的描述。不得不说,好的设计师,多是思考和实践并行,糟糕的设计师,玩儿命实践,不用脑子,这和美工,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设计的伟大,源于思考。设计师应该多思考,实践是思考之后的产物,可惜我所遇到的设计,多是实践大于思考或者不思考,本末倒置,有些糟心。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来源:https://www.freethink.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