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我们正在不知不觉成为了“橡皮白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职场中的我们变得麻木、心累、迷茫、无欲、无梦、无趣、无痛、无感、无所谓、没兴趣…...应该如何找回梦想、痛感和生趣,成为情感饱满的新鲜人?
最近,万达集团王健林董事长做客节目【鲁豫大咖一日行】,访谈中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这个“一亿小目标”的论点瞬间在网络爆红,朋友圈迅速刷屏。类似的例子,还有马云于6月22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达的关于后悔创建阿里巴巴集团的言论,无一例外,也让网络炸开了锅。
网友们议论纷纷,观点大多围绕着艳羡有钱人的“小目标”和“小确幸”,同时也相应地把自己自嘲自黑了一番。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有钱人眼里的那些事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只能调侃调侃他们,自嘲自嘲自个,过过嘴瘾,也就罢了,生活轨迹依旧如昔。
为何名人风轻云淡的一句话会搅得集体大众兴奋不已?因为他们的话都说中了我们的痛点。轻轻松松就拥有一个亿、执掌超级大企业却觉得那也还不是梦想…..这些难道不都是我们年轻时曾做过的梦吗?当它们在别人身上实现而在我们身上幻灭时,我们就会感觉到痛。
然后呢?
没有然后,每天该干啥还干啥……
所以,越来越多的我们正在变成无梦无痛无趣的橡皮人。在职场中,他们随处可见,被称作“橡皮白领”……
他每天早上准时起床,利索地处理完一切事务,出门,固定去某个早餐铺买早点,准时到达地铁站,并随着汹涌的人潮机械地上了地铁,麻木地打开手机……他有条不紊、准确地做着每一个步骤,却似乎觉得心中有一股一夜未睡的深深倦意;每次开会,他都固定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那里不显眼,领导提问不会想到他,因为他不想答,也没什么想法;开完会,回到自己的工位前,看一下今天的日程表,又是日复一日的例行事务,他驾轻就熟地开工了。中途,偷空刷下朋友圈和微博,懒得管正在闪烁的工作群都在聊些什么;中午,在公司附近一家餐馆点了自己已吃到腻但懒得换的套餐,午餐随便打发了;下午,照旧是例行事务;四点时,他溜到吸烟区休息,即便桌面电话铃声大作也装作没听到;快下班时,领导突然安排了一个紧急事务要处理,可能要加班到比较晚,他没有怨言地领下了,因为加班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九点,他完成了工作,终于下班了,依旧是那班回家的地铁;到家,洗漱收拾一下,很快就到睡觉时间了;一天过去了,明天也会是同样的另一天……他深感疲惫,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找不到原因,只觉得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你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吗?没有兴奋点,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诉求。整个人似乎由橡皮做成,对社会变化迟钝无感、不接受新生事物与观点、对领导的批评表扬无所谓、对事业没有太多追求、对职业前程没有规划……
这是一种病,“橡皮白领”都患上了这种病,让人丢失梦想、失去痛感、缺乏生趣。
从职场内部来看,管理体制、流程设置、人际关系、工作压力、上升空间等因素,造就了职场中的“橡皮白领”。他们要么由于过细的专业分工、流水线的管理模式而变得越来越没有职业成就感,要么由于职业上升空间狭窄而心生倦意,要么经常超时间工作、加班,导致职业情绪低迷,要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中消磨了斗志,导致职业倦怠与职业枯竭情况提早出现。据报道,职场中有70%的被调查者出现职业倦怠,57%的被调查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加重。
从组织外部来看,社会变革、成功至上、阶层固化、信仰缺失等因素,也对“橡皮白领”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社会变化太快,面对迅速变化的职场人生、物质生活、意识形态,职场人想要追赶时代的步伐,却发现怎么也追赶不上,干脆淡定了起来,最后变成漠然。他们对周遭更迭的新生事物见怪不怪,对原则与信仰淡然处之。我们常常很矛盾,明知道自己身处一个最讲究效率、最适合个人发展的年代,应该穷一己之力做些什么,却又同时向往着“慢生活”与“岁月静好”,这究竟是一种由于无法迅速成功而选择的逃避还是自我安慰?
从个人养成来看,现代职场人各自都有一套规范的人类行为学,远的有卡耐基、穷爸爸富爸爸,近的有杜拉拉和中国合伙人,每个人都在用社会精选过的职场金科玉律和成功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活法,有些人终于活成了大众膜拜的“精英榜样”,有些人活着活着就走丢了,没有了自己的影子。
年轻的时候,我们经常谈梦想,随着年龄增长,渐渐觉得谈梦想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这个时代,每个曾有过梦想的人渐渐都成为了一个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的共同体,因为现实告诉他们,要仰望星空,必先脚踏实地,于是,很多人回到了生活的原点。
但为何当马云说出那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却引发了一场盛世狂欢,因为每个普通人在那个时候都如梦方醒般想起了“梦想”这件事,虽然这是一件离自己已经太遥远的事。
但是,无梦不是“橡皮白领”的标签,因为他们也曾有过梦想,无感也不是“橡皮白领”的标签,那是他们在残酷现实里为了保护自己而戴上的一层面具,无趣更不是“橡皮白领”的标签,他们也是年轻的80、90后,爱玩、爱生活、有趣才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拒绝成为“橡皮白领”,我们需要一场以梦想为名的自我救赎!
1、接受现实,认真规划
谁都会遭遇职业瓶颈,请理智看待它的存在。如果自己还没修炼好,那就调整心态,从低迷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将对成功的向往再推迟一段时间,持续充电,直到你认为自己可以重新出发。如果你已经做好了准备,那就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去迎接新的挑战、从新的起点出发吧。
2、换个角度看待工作
摈弃打工者心态,以免陷入狭隘的格局而无法自拔。站在领导或者老板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甚至整个组织、整个流程体系,如果这家公司是你的,你会如何管理?准备还是要做的,万一哪天你自己做了老板呢?
3、找到工作中的乐趣
工作虽然很枯燥,但一定会有一件小事让你最有成就感,那就把它找出来,精练到极致,变成自己的专长与核心竞争力。如果你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所学所得,并乐于在众人前表达,试试看是否能朝培训师发展;如果你逻辑思维很棒、善于做分析报告,可以尝试着拆解知识,成为知识管理达人;如果你是个“表姐”,Excel、PPT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那就将他们整理成经验,通过自媒体给小白们做分享,成为网红指日可待;如果你善于码字写公文,下了班可以写写小说、散文,给自己做编辑,运营自媒体……工作中的任何一项技能只要做到能力的极致,都有助于你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跳出原来的思维局限看待它。
4、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总是加班,除了考虑工作量,也得审视一下自己的效率,是否由于办公技能陈旧而花费了大量时间?是否由于知识结构老化而缺乏科学的工作思路?学习一个可以让你工作事半功倍的技能,早点下班,享受生活去吧。
5、尝试挑战新岗位
如果有轮岗机会,可以尝试挑战自己;如果成立新部门,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去试试看。做一些与过去不一样的工作,也许你会发现更不一样的自己。
6、找个可以敞开心扉的良师益友
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人、朋友或者同事,主动疏导自己的情绪,听听别人的意见,避免局限在自己的牛角尖里。
7、重新找到生活的兴奋点
牢记这句话“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重新拾回自己的爱好,锻炼身体,多花一些时间陪家人、朋友,用心发现自己所在城市微小而明确的美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这些美好一直都在,只是因为你太忙、太麻木而忽略了它们。
生命中、生活中、职场中,有很多事,不能成全,何不站在另一个角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