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权社会价值体系中,一个女人在一个男人眼里是什么样子的?他孩子的母亲,他世界的附属品。没有自己,或者淹没忘却自我,或者寻找自我,拥抱自己,以不同的方式。
那么,女性的牺牲和所谓的完美是否理所当然?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道:结婚,是社会传统赋予女人的命运。
社会鼓励女性以爱之名投入婚姻中,并给予贤妻良母的美誉,仿佛女性总是能从这样的设定中寻找到自我的价值。
淹没在婚姻定位家庭琐事中的女人,在柴米油盐的烟火中,无力感,宿命论,自我质疑感,自我一点点被吞噬,最后变了模样,甚至走向自己年少时厌恶的模样。
原来,每一个贤妻良母并不能让她找到自己的价值。每一次倾心倾力的付出也不一定会收获完美。
而且,社会可以轻而易举的接受父亲的不完美,但却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接受一个不够完美的母亲。
传统意义上认为,父亲只要兼顾到事业就会被称为是成功的。而为人妻为人母则要兼顾两份事业,一是家庭,二是事业。社会对家庭女性角色赋予了“看不见的标准”,即母亲应该是完美的,妻子应该是顺从或牺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
而没有人真正考虑到她需要什么?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又理所应当的。就好像男人和女人争吵中,男人控诉女人:“你当时很幸福,你只是现在判定当时不幸福!”
其实,以谁为为主导的生活都不是生活本身,生活需要以自己定义活着的状态!
可是,理论是这样,能真正做到的人不多,更多的时候,在社会传统了认知中,大部分人如置身大海,身不由己被波浪推来推去。
不知男性读《第二性》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