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膜观测器其实就是一种逆向递推跟随的思路,正向推算会得到含毛刺干扰的结果,那么反过来先假定一个稳定的结果,用结果去求一个传感器能测的已知量,这样基于可以用这个预测量和传感器真实量进行比较得到偏差,从而形成一种闭环。
- 如果预测不准,就通过这个偏差修正预测的反电动势,使假预测iα能一直紧紧跟随传感器测得真实的iα。
- 正是因为滑膜观测器拥有这种闭环的特性,因此很适用于计算毛刺很高的量,也因此用于对抗系统参数波动的能力。
- 尽管Rm和Lm会随着电机温度,载荷变化,但观测器有闭环检测部分,也是能够将假定的Vbemf_α和Vbemf_β调节到正确的值上,很适合无传感器的场景
- 不过不能用于位置环和直接观测静止的电机,因为不转没有反电动势,只有高频注入才能获取静止状态下的反电动势
一.为什么要观测?
从上一章得到如下方程计算α和β轴电流:
相电流计算
对上面公式进行推算,计算Vbemf_α和Vbemf_β:
Vbemf_α和Vbemf_β
通过最后一个推导出公式可知,影响反电动势主要因素:
- Rm:电机电阻
- Lm:电机电感
- (iα_now - iα_pre):α轴电流当前时刻和前一时刻变化量
-Uα:α轴电压
- 线圈不同的发热情况会影响Rm、Lm和磁导率变化。
- (iα_now - iα_pre)相当于对传感器值进行微分(电流变化速度),而传感器一般都有毛刺,这相当于求解毛刺的变化速度,一个小的毛刺就会对反电动势计算产生较大影响,产生跟随毛刺的大幅波动,进而无法求解正确电角度。
二.观测器
滑膜观测器就是用于解决毛刺对电角度计算的问题。
image.png
已知Lm(电机电感)、Ts(时间间隔)、Rm(电机电阻)、Uα(α轴电压)都是已知量,而(iα_now - iα_pre)存在会使Vbemf是一个带非常大毛刺的量,显然这个原因是(iα_now - iαpre)这个微分过程导致。
那么可不可以取消掉这个微分过程?
可以先假定一个稳定的Vbemfα的值,到推出iα_now(估计值),让这个估计值iα_now和真实值iα_now进行对比。
估计Vbemf_α倒推估计值iα_now
估计和真实做差求误差
- =0:说明观测(猜测/假定的)Vbemf_α可以使iα_now(预测)能够累加跟随真实值
- ≠0:说明观测(猜测/假定的)Vbemf_α,不能使iαnow(预测)能够累加跟随真实值,需要调整Vbemfα(猜测/假定的)
观测器实际观测是反电动势,最后通过如下公式即可观测出电角度:
电角度计算
image.png
三.滑模面
当预测和真实值无偏差,则形成一个y=x的线
预测和真实的偏差
无偏差
当预测和真实值有偏差,有两种方法调整Vbemf_α和Vbemf_β:
调整方法
h:滑膜增益的系数
1. 符号调节法
iα(预测) - iα(真实)偏差小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抖动,毕竟只能以滑膜增益h作为步进值反复调节。
调节步进sign
震荡波形
2. 饱和调节法
会形成不断逼近滑模面的平滑波形
调节步进sat
平滑收敛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