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由此可见,其实暗示在本质上就是人的情感和观念,而这种情感和观念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别人的意识。简单来说就是你给别人一个心理暗示,去引导别人做一些你想让他去做的事情。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那些情商很高的人会猜到另外一个人接下来会干什么,首先可能是因为他比较了解这个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给了这个人心理暗示,去引导某个人去做接下来的事情。
而这些情商比较高的人便很善于使用心理暗示,往往在他们与别人交流和工作中,他们会无形中利用心理暗示来了解对方的喜好或者引导对方的思维方式,让他接触的对象或者客户跟着自己的思路走。
下面这些有用的心理学暗示技巧,可以帮助你通过心理来赢得朋友和影响别人,使你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
使用疲劳法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当某人疲倦时,他们更容易被别人说的话所吸引,不管这是一个陈述还是一个请求。因为当人们疲劳的时候,他的智力水平也会下降。当你请求一个疲倦的人的时,你可能不会得到明确的答复,但很可能是“我明天会做”,因为他们很累。但第二天,他们很可能会跟进,因为人们倾向于遵守诺言;在心理上很自然地遵守自己曾经答应过的事情。
选择性心理暗示(沉锚效应)
如果你想要喝奶茶,那你应该这么和同伴说:“我们是喝原味的还是巧克力味的?”这样的话,通常你的同伴就会受到你的心理暗示,在其中选一个,而不是说:“我们和咖啡吧”给予选择的同时,其实就禁锢住了他们的思维。这是一种非常实用,也非常常用的心理学小技巧。
高目标请求法(闭门羹效应)
先对他人提一个荒谬的主意,让别人拒绝你,此时大多数人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内疚感,此时再提出你真正的意见,会更容易成功。他们会觉得有义务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低目标请求法(登门槛效应)
和上面那个技巧恰恰相反,先提出一个非常小的要求,如果别人同意了的话,在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要求,此时成功率会大大提高。这背后是心理学中的登门槛效应,同时心理学家还发现,如果你能在两个要求之间给对方一点思考的时间,比如说一天,成功的几率还会提升。
模仿暗示法
人类的模仿心理是众所周知的,人们会很容易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尤其是那些他们认为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因此,如果你想更有说服力,可以在谈话中做出具有积极意义的举动,比如,在谈话中经常点头,你会发现,与你谈话的人也会不由自主的点头,行为会影响到心理,因此你说服对方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重复心理暗示
不管你的朋友刚刚说了什么,请复述一遍,再说一遍。这样与你交谈的人会潜意识地感觉到你是一个非常好的倾听者。对你的喜爱会直线上升。
利用曝光原理
曝光原理是指经常出现的人或物可以引起人的喜欢,前提是不把自己和某个负面物总是关联在一起,那么你的经常出现一定会让人越来越喜欢你,无论你的外貌是否好看,都适用。
内疚型心理暗示
如果你希望有人来帮助你,用“我需要你的帮助”这来开始你的对话,这样的开头,会增加对面的内疚感。人们讨厌感到内疚,所以你获得帮助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利用喜欢效应
人更容易喜欢上喜欢自己的人,这是因为喜欢自己的人会带来高自尊的体验,凸显自我价值或独特性,满足人性中的焦点效应和自我美化效应。
可以通过向对方表达喜欢之情拉近距离,即便对方表面上可能并不热情,但心底也会给你回应。
点头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想让人们同意你的观点,那么在你说话的时候点头。“点头”会给对方造成一种心理暗示:意思是“我说的都是真的”。这样会增加你观点的说服力。
情绪扰乱法
原理等同于使用疲劳法,人们在情绪被调动的时候,智商会大大下降。更容易被说服。而常用的情绪调动方法包括:讲故事(人们容易曾经在故事的氛围中无法自拔,这也是很多营销都会在开头先给你讲一个朋友的故事一样),谈梦想,恐吓,惊吓。只要对方的情绪乱了,智商降低,此时你会更容易攻破他的心理防线。
行为心理暗示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不喜欢你,可以去请他帮个小忙。如果他帮助你了,则会大大的提高对你的好感。因为他从行为上已经认可你了,这样会渐渐的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我们总是喜欢我们帮助过的人,你想一想是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