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非读不可的心理学》

第二章 怪诞心理学

  • 为什么梦里出现的事情会变成现实

1.梦是睡眠中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奇特而神秘的心理活动。

2.做梦时人的情感不同,梦的含义也不相同。原田玲仁说,做坠落的梦,代表心里可能存在某种不安和恐惧;当人生得意、事业成功、爱情顺利时,人常会做飞翔的梦;当工作压力大、内心不安或陷入纷争时,人大多会做被追赶的梦;当感觉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或者缺乏自信的时候,一般会做考试的梦;当人的身体或心理的平衡被打破时,常常会做生病或者受伤的梦,等等。在心理学上,梦是睡眠期中在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

3.人的睡眠包括“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种方式,二者是交替出现的......一般而言,在快波睡眠期醒来可以清楚地回忆梦境,在慢波睡眠期醒来则不能回忆起梦境,甚至还感觉不到做梦。

  • “今日运气”为何总是说得很准

1.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巴纳姆效应”。

2.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也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说几句契合求助者感受的话,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3.巴纳姆效应体现了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收到来自外界的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4.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学会自己拿主意,坚定自己的立场,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应当反主为客,处处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5.因此,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相当重要,即使它不怎么高雅入流,但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选择职业也一样,你无须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重要的是,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最能使你的品格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职业。把自己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经营出有声有色的人生,你的人生才有真正的价值。

  • 为什么痛苦过后心理反而会觉得畅快许多

1.俄罗斯家庭心理医生纳杰日达·舒尔曼就说过:眼泪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这是因为哭泣可以将紧张物质散发到体外。

2.眼泪的成分相当复杂,不同情况下流下的眼泪成分也不同。比如人在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就含有过量的蛋白质,还有脑啡肽复合物盒催乳素这两种物质,而人在收到洋葱刺激时产生的眼泪却没有这些物质。这些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物质对身体很不利,流泪就可以将其排除,从而缓解身体压力。
另外,哭也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不寻常运动,这种运动也可以放松情绪和肌肉,使人感觉轻松。

3.一般来说,男性不太愿意在人前哭泣,这也就是女人比男人少得因神经紧张而诱发的梗死和中风的原因之一。

  • 为什么在地铁里大家都喜欢坐靠边的座位

1.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继而选择逃离。

2.你的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寸。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要随便打探别人的隐私,以免惹得别人不快。

  • 为什么向群体求救往往会遭遇冷遇

1.在紧急情况下,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帮助别人的行为就会减少,而且旁观者越多,这种行为减少的程度越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2.一个人在不知道具体情况时,他很难作出决定,这时他就会观察别人的行动,看看他们都会作出什么反应。而与此同时,别人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也在观察其他人的反应,于是很快就发展成一种“集体性的坐视不救”的局面。

此外,他人在场还可以导致一种责任分担。由于还有其他的旁观者,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有大家分担,造成责任分散,甚至还有一些人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把帮助受难者的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反正周围还有那么多人呢,肯定会有人出手相助的。由于大家都是这种心理,所以最后导致大家都不去救助受难者。

与此不同,如果事发现场只有一个人,那么他往往会觉得责无旁贷,会迅速地作出反应,帮助受难者。因为,如果见死不救,他自己会产生一种罪恶感、内疚感,需付出很大的心理代价。

  • 为什么内向的人在演唱会上也会大喊大叫

1.当一个人把自己埋没于群体之中时,个人意识就会变得非常淡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没个性化”。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和纽科姆认为,一个人把具体的注意力投向群体时,他对自己的注意力便减弱了。对群体的注意使个体失却了个性环境,把个性淹没在群体之中。由于去个性化减弱了作为个体时的约束力,也即社会对其的约束力,因此为个体从事反常的行为创造了条件。

2.从心理学上来说,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群体成员的匿名性——随着加入群体,成为群体成员,群体成员便会觉得自己是个匿名者而肆意破坏社会规范;二是责任分散——群体活动的责任是分散的,或者说分散在每个小组成员身上,任何一个具体成员都不必承担该群体所招致的谴责。

3.“没个性化”会让人变得冷酷。

4.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把个性表现在创造性的才能中,尽可能与周围的人协调一些,这是一种成熟、明智的选择。

  • 为什么人的情绪会忽好忽坏

1.所谓情感周期,就是每个人情绪高潮和低潮的交替过程,它能反映出每个人心理的周期性张弛规律,亦称之为“情感生物节律”。

2.当人处于情感周期的高潮时,会表现出积极的生命活力,精神愉快,满面笑容,做事认真负责,对人和蔼可亲,易于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规劝;当处于情感周期的低潮时,则思想沉闷,精神忧郁,性格急躁,好发脾气,喜怒无常,易产生反抗情绪,会常常感到孤独寂寞。

  • 乘电梯时,为何总会不由自主地往上瞅

1.当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为了寻找安全感,他往往会靠墙站立,而且会尽可能地与他人保持最大距离。而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

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人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自己是在想“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2.每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并向四周扩张,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一旦其他人侵入,就会引起他(她)的紧张、警戒和反抗。越是陌生的人,彼此之间心理距离越远,身体之间的间隔也就越大。反之,则心理防御空间和身体距离就会逐渐缩小。

3.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Hall认为,人与人之间有四种空间距离:第一种是公众距离,相距360厘米这么远;第二种是社交距离,就像我们隔着桌子这样的距离,由120厘米到360厘米不等;第三种是个人空间,在45厘米到120厘米之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45厘米是彼此陌生的两人之间最低限度的距离,低于这个距离,那么彼此之间就会感觉不舒服;第四种是私密空间,在45厘米以下,可到达零距离。

第三章 学习心理学

  • 为什么突击复习后睡上一觉效果反而会更好

1.所谓倒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记忆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动的影响或刺激,记忆力逐渐减弱的现象。

2.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先后学习的材料完全相同时,后来的学习即是复习,不会产生倒摄抑制。在学习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变化时,倒摄抑制的作用也随之逐渐变化:开始时抑制作用最大;此后抑制作用便逐渐减低,到两种材料完全不同时,抑制作用就最小了。

3.大声朗读比用眼睛记忆更有效。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用眼睛来理解和记忆,然而,我们更应该重视听觉学习,采用大声朗读、背诵课文的学习方法。

4.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人曾根据复习次数、时间间隔、淡忘速度三这关系画了一条记忆曲线,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重复次数越多,忘得越慢;二是遗忘的速度并不简单地与时间间隔成正比,而是先快后慢。所以第一次复习应该及时,新学习的内容最好在12小时之内复习一下,抓住记忆还比较清楚、脑子中记忆的信息量还多的时候进行强化。

  • 为什么困扰许久的难题会在不经意间得到答案

1.遇到某个难题,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花了几个小时仍一无所获。暂时忘掉它,休息一会儿,之后某个瞬间会突然茅塞顿开,问题也迎刃而解。

很显然,这种把难题暂时放一放,穿插一些其他事情的做法,使得人们不会陷入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够采取新的步骤和方法,从而使问题更容易被解决。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酝酿效应”。

2.一旦头脑中有灵感产生,就应该立即记录下来;如果不及时记录,过后恐怕很难再回忆起来。

  • 为什么学习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1.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意识的警觉性和选择行表现。

2.注意可以分为 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两种。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必要时还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准备的、自然发生的,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一种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往往是交互进行的,因为任何单一的注意都不可能维持长久。

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没有注意的参与,任何心理过程、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注意具有两个特点,即 指向性集中性

  • 为什么刚刚记住的东西很快就遗忘

1.要想让记忆高效、牢固,就要左右脑同时使用。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大多数人偏重的是左脑。要知道,左脑负责语言逻辑及归纳,而右脑主要负责的是图形图像的处理和记忆,进入右脑模式后人可以在不受语言模式干扰的情况下,更加清晰地感知图像,并忘却时间,而且整个记忆过程会很轻松。

  • _为什么许多人做事情都难以坚持到底

1.心理学研究发现,厌倦与行为动机、受到的评价存在很大的关系。

2.行为动机又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胡萝卜”和“大棒”,即奖励和惩罚。而内在动机则是指自发性的动机。

3.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保持长性,让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彻底完成呢?试着将事情分解!将要做的事情分割成不同的小事情,然后各个击破。对此,原田玲仁说:“我们最好先设定小的、具体的目标,每当实现一个小的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励我们继续做下去。”

4.人的耐性是有限的,如果你设定的目标过高,在一定的时间内很难实现,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目标也会渐渐被遗忘。相反,如果你把目标设定几个阶梯,然后由低到高,一个个去完成,那么最后就会如己所愿。

  • 不感兴趣的科目为什么总是很难学好

1.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景中获得无助感,在以后的情景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2.心理学研究表明,“习得性无助感”不但会发生在动物身上,在人身上也会同样发生。当人长期遭受失败与挫折时(如学习成绩差、升学考试失败等),如果总是不能摆脱这种困境,他们会产生绝望的体验,最终对自己彻底失望。

3.从该学科简单的知识学起,逐渐培养起对该学科的兴趣!

4.具体分析该门学科的时候,务必弄清楚你的学习目的,即该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

5.不要抱着在短期内将成绩迅速提高上去的急切愿望。

6.学习就像走路一样,只有找到了合适的鞋才能走得远。

  • 如何在看似不相关的事物间寻找联系

1.相关定理,指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

2.想不通时,找些与问题相关联的事物,然后从这些相关处着手,利用“以此释彼”的智慧,往往会令你换让大雾

3.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将要解决的问题和那些毫不相干的事物相关联,这对锻炼我们大脑的创造力十分有效。

  • 为什么持续两千年的难题会在一夜间被解决

1.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

2.巴浦洛夫认为,暗示最简化、最典型的就是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

3.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童年时期的负面暗示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4.在学习“良性自我暗示”时,要牢记五大原则:
(1)使用正面的词语;
(2)要有“可行性”;
(3)简介,简单有力;
(4)赋予感情;
(5)想象:清晰地想象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四章 自我管理心理学

  • 倒霉时,为什么坏事总会接连发生

1.关于墨菲定律,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越怕出事,越会出事。

2.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会笑着应对吧

3.在运气欠佳的一天,人的情绪也会整天处于低迷的状态,继而出现“证实偏见”......而在发生“墨菲定律”的当天,人们总想着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使得自己持续关注并记住消极的事件,而且这种消极的想法会引发散漫消极的心态。

证实偏见总让你关注和记住某一件事情。与其总关注不愉快,自制“墨菲的日子”,不如专注于好的事情,所谓“境由心造”,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4.远离“墨菲定律”,避免“证实偏见”,学会自我管理,我们不妨这样做:
(1)大扫除;
(2)经常保持微笑;
(3)相信美好的存在。

  • 遭遇不幸后,为何总想向别人倾诉

1.情感如果不及时宣泄,会引起心理问题。即使你在压抑、克制阶段意识不到他的存在,只是说明它从“显意识层”转移到了“潜意识层”,对你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

2.情绪应当宣泄,但是要注意合理性。这就好比我们用高压锅做饭,一方面要将气适当地放掉,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把饭做好。如果只知道将气泄掉,那么,拿掉整个锅盖就可以达到目的了,然而,这样却使饭夹生了。因此,情绪宣泄不仅要有建设性,还应当是无害的。

  •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错觉

1.所谓错觉,是指对客观事实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被歪曲了的直觉。

2.错觉,一般分为生理性错觉、病理性错觉和心因性错觉。生理性错觉,是错误地感知了体内某种生理性活动。例如有人迫切希望怀孕,突然有一个月“例假”超期数日未来,她便以为怀孕了,恶心,体重增加,喜欢吃酸的……但经警察自己却并没有怀孕。这一切,都是生理性错觉。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也会出现错觉,这是病理行错觉,常在意识清晰度不高的情况下出现。一旦意识程度转为清晰时,病理性错觉也就不医自愈了。有心理因素引起的错觉,叫作心因性错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就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错觉。

  • 为什么有人会在14°C下被冻死

1.身体的健康与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奇妙的机体,它拥有很强的自我免疫、治愈、抗病能力,健康积极的精神能促进和增强人体的这种能力,而恐惧、悲观、绝望等情绪却能在一瞬间将一个人的免疫抵抗能力摧毁掉。此外,身体是思想意识的指示牌。一个人所有的感觉和信念都会反映在身体上,如果你总觉得自己老了,总觉得自己有病,那么这些就很快反映在你的姿态、神情、脸庞和身体每一个部位,破坏你的身体机能。

2.精神是身体健康的雕刻师,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人的精神可以创造出有关自身的健康和青春的最完美图景,并把它们变成现实。一个人一旦从精神上被摧垮,那么生命也就变形了。

3.被动的人生态度,会让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等情感反应。

4.乐于接受各种创意。要丢掉“不可行”、“办不到”、“没有用”、“那很愚蠢”等思想渣滓。

5.不要说“我也没办法”,而说“只要努力一下,我就可以改变自己”。不要说“我一直是这样”,而说“我一定要作出改变”。

  • 为什么快被淹死的人能瞬间就学会游泳

1.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威胁性情景时,身体上会自动发出类似“总动员”的反应现象。这种本能性的生理反应,可使个体立即进入应激状态,以维护其生命的安全,被称为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人的潜能。

2.但生活中的变化如果过多、过快、过大、过于突然,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超过人们心理、生理上所能承受的限度,会形成有害的应激。因为应激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接受刺激后,促使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分泌。

3.人应该了解自己的极限,对自己的挑战应该适可而止。即使我们突破自己的极限,也应该一步步来,不能一下子迈过大的步伐。因为那样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造成身心失调,损害健康,最后很可能欲速则不达,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 为什么怀孕的人更容易发现孕妇

1.视网膜效应是指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加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2.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很久以前提出一个论点是,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或优点,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我们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发现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

3.视网膜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先肯定自我,看到自己的优点,才能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

4.人是可以认识自己、操纵自己的,人的自信不仅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同时也相信自己有缺点、有毛病。我们放弃了完美,就会明白我们每个人的两重性是不可改变的。

5.自我接纳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自己,也能正确理解和看待别人的两重性,这样就可以抛弃骄傲自大、清高孤僻、鲁莽草率之类导致失败的弱点。

6.最重要的是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己。要有勇气承认自己在能力或品质上的缺陷,肯定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能够接受生活上的打击,这样才能增强自我接受感。

  • 为什么说“谣言重复三遍就是真理”

1.一个人因受群体的影响,转变原有的态度,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2.盲从是一种可悲,但这种可悲后面有着一种更可悲的无形因素,那就是人的内心不坚定。很多人都有跟风、从众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取向,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类互比”。

同类互比,是社会给个人设置的一个陷阱和圈套。人一旦选择了跟风、从众,往往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庸。

3.做人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有主见。

  • 为什么人们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投射效应,是指当人们不知道别人的情况(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时,往往主观地认为别人有同自己相同的特性。

2.感情投射,即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喜欢,越看优点越多;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越看越讨厌,越看缺点越多。

3.我们往往能够从别人的脸上读到自己的表情。

4.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别人的所作所为,要承认别人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够容忍这种差别。

5.产生投射效应是主观意识在作祟,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克服潜意识和惯性思维,让食物的发展规律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从而消除这种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

  • 为什么鼓励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1.由于真诚期待而出现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父母在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时要注意,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要抛弃那些瞬间改变孩子的想法,将一个适度的良性期待融入到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

3.外界的鼓励和批评时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话,那就永远也不会成熟。

  • 怎样夸奖孩子才合适

1.与夸奖能力相比,夸奖努力对被夸奖的人的想法或态度更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

2.自信的孩子遇事不畏缩,也不恐惧,就是稍感不安,最后也能自我超越。

  • 怎样对付不听话的孩子才有效

1.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好处时,这种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在以后重复出现;当这种行为对他没有什么好处时,便会逐渐消失或淡化。

2.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往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在乎

  • 为什么反向刺激会引起正向行为

1.在心理学上,通过反向刺激促使被刺激者做正向行为的心理效应,叫作“激将效应”。

2.需要注意的是,激将法虽然很有效,但是也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如果你跟孩子说,你比不上隔壁的谁谁谁,本来想激发孩子,却反而可能打击了孩子。

  • 怎样用奖励达到惩罚的目的

1.人的动机可分为两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而一旦被外部动机所驱使,我们就会为外部因素所左右,从而成为它的奴隶。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父母催促孩子去学习,看起来是给孩子提供了进修的机会,其实,是把他们的内部动机强化成了外部压力,原本觉得好玩的事情,一下子变成了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甩不掉的负担。

  • 为什么孩子会乐意去做具有“神秘”色彩的事情

1.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孩子有更大的诱惑力,更能促进和强化孩子渴望接近和了解的需求。

2.有些事情本来孩子没有兴趣,也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你去强化、禁止,那么他的好奇心理就会变强,本来没打算做的“坏”事也会因为你的限制而去做。

3.越是“神秘”的事情,越会引来我们的兴趣和关注,让我们产生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通过渠道获得或尝试它。

  • 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珍惜

1.所谓“延迟满足”,是指甘愿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去等待一种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延迟满足”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就是忍耐力和自制力。

2.任何愿望都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实现。

  • 为什么孩子一提上学就会肚子疼

1.心理学上有个“情绪判断优先效应”,是说人们在作出判断的时候,感性思维也就是情绪往往优先于理性思维。

2."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 如何让孩子一直自愿进行某项活动

1.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即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2.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会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第六章 人际关系心理学

  • 为什么不好的第一印象会让对方远离你

1.第一印象,是心理学上有名的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

2.通常来说,第一印象包括谈吐、相貌、服饰、举止、神态,对于感知者来说都是新的信息,它对感官的刺激也比较强烈,有一种新鲜感。

  • 为什么轻微的身体接触能博得对方的好感

1.有研究表明,外界对皮肤的刺激可以传达积极的信号。当触摸让我们感觉舒服时,我们的皮肤就会扩张,毛孔打开,以充分接受这种积极信号。当然,这种触碰也有消极的信号,如果他人的碰触让我们感觉不适时,皮肤就会紧缩,并且毛孔封闭,来抵制这些信号的进入。

2.一般来说,不是很熟的人之间最好不要误闯别人的私人领域,而大多数人不把手肘当作个人的私密部位,所以选择这个部位碰触通畅不会让人感觉到被侵犯。

3.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要想赢得别人的好感,就应避免出动别人的忌讳之处,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提及与其忌讳之处相关联的事情,以免引起对方的误会,使对方的自尊心收到无谓的伤害,从而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 为什么一开始过于热情往往会被人拒绝

1.人都有戒心,不管接受新事物,还是与人交往,都需要一个由远及近、由生到熟的过程。给人一个适应、熟悉的过程,别人才会更好地接纳你;否则,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就会取得相反的结果。

2.对人有所求时,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浅及深,由轻到重,才会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则往往会被断然拒绝。

  • 怎样才能让对方感到你是“自己人”

1.当我们就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事件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要求时,如果先跟他套近乎,将其视为“自己人”,让他觉得我们时站在他的立场上真心地为他着想时,对方就很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2.当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把你当作“自己人”时,那么你再向他提出某些要求或观点,对方就会比较容易接受。而这也正反映了心理学的一个有名效应——“自己人效应”。

3.第一,对于对方所述,表示自己有同样的想法和经历。
第二,效仿对方的动作或行为,让他觉得你们是一类人。
第三,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 为什么会出现“人走茶凉”的情况

1.“末因效应”,也叫“近因效应”,是指与他人接触时,在时间与空间上距知觉较近的信息,会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2.有一句俗话说“出迎三步,身送七步”,其实也说明了这个道理。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在社交应酬中,只注重迎接礼仪,但却忽视了欢送利益,这样就给人人走茶凉的悲凉感,无形中引起别人的反感,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增加了阻力。

3.真正的人脉并不是在宴会上认识好多人、交换一下名片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要通过与工作伙伴或日常合作者之间建立信赖关系,并持续深化此种关系才能够得以建立。

  • 为什么不宜送过分昂贵的礼物

1.在无条件地接受他人的恩惠时,受惠的人会产生自己欠债的想法和将来一定得还人情的精神负担;更有甚者,还会怀疑对方的真实意图。由此可见,在与人交往时,千万不可一味追求厚礼。为了减轻礼物带来的心理负担,一定要分清轻重,仔细权衡后再送,最好是根据交情的深浅来准备适当的礼物。

2.礼物不论厚薄,都是用来表达心意的。礼物再丰厚,厚不过你的那份感情;礼物再微薄,它总能表达你的情感。

  • 怎样聊天才合适

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一个人应该至少让一个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所必需的。

3.在表露自己时,要掌握以下两点:
(1)坦露自己要适当
(2)透露的信息最好与他人相近的信息

  • 为什么帮助别人要适可而止

1.在心理学上,这种过度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响的心理情绪,成为“心理卷入程度过高”。

2.如果你总是在帮别人,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

3.造成心理卷入程度过高,主要因为当事人不自信,比如特别在乎别人的讨论,担心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排斥。

4.缺乏必需的社会知觉和人际交往技巧,不会恰当地判断事件与自己的关联程度以及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对方造成的影响。

5.生活中,很多人认为,朋友之间可以毫无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实际上,越是要好的朋友,越应该维护对方的面子。说话办事时不要伤害朋友的自尊心,这样,你们的友情才能长久。

  • 锦上添花为何不如雪中送炭

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关键时刻的帮助,哪怕是一点点,其功效往往会高出平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是因为一个人身处“危难”时,其心理也往往是脆弱而敏感的,内心会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所以,这是你一个眼神、一句安慰,都可能成为他的“救命稻草”。

2.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就是在困难时候行程的。这时形成的交情也往往是最有价值的、让人珍视的。

3.的确,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以下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

  • _怎样才能让别人喜欢你

1.事实上,在与人交往中,想让别人喜欢你,你要先喜欢别人。

2.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都是相互的。

3.想让别人喜欢你,你就要先喜欢别人,跨出了这一步,你收获的将会比别人多得多。

4.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熟识程度,是与交往次数直接相关的。交往次数越多,心理上的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彼此取得了解和建立友谊,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七章 爱情心理学

  • 为什么甜美的初恋大多登不上婚姻的殿堂

1.相似性是行为心理的重要概念。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与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与自己相似的人接触、交往。因为相似性能增加彼此的信任,彼此可从中获取足够的认同和肯定。

2.很多人认为,谈恋爱时,彼此的优点是对方非常欣赏的,彼此的缺点是对方可以包容的。其实,说到底,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看待对方的角度变了,心态变了,于是,“互补”变成了“差异”、“分歧”,爱情变成了痛苦的忍受。

  • 为什么人们往往会爱屋及乌

1.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突出在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

2.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扩大,其缺点或优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3.爱情是一种激情,而婚姻则是一种理性。

4.日本作家园分康孝说过,恋爱是对社会生活的逃避,而结婚则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既是青春的终点,也是奔向幸福人生的出发点。所以,为了让它结出美好的果实,我们千万要慎重。

  • 怎样克服情感饥渴症

1.“感情饥渴症”是用来描述一种对爱情极度饥渴而又无法获得满足的情感障碍心理症状。有这种情感障碍的人有点像嗜酒者那样没完没了地追求所谓的新爱,甚至冒着家庭破碎的风险,去追求爱情的刺激。

2.中年人比年轻人更易受情感的伤害。心理学家指出,冒着家庭破碎的危险去寻求不正当的情感生活对于中年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中年人应以提高精神生活为主,以平常心来应对内心对情感的需求。

  • 怎样才能获得好姻缘

1.美国心理学家卡奇特·沃利斯坦著有《美满婚姻》一书。书中收集了大量的“好婚姻”的例子,总结出8条“好婚姻”规则。这8条规则如下:
(1)结束过去,重新开始。
(2)不要只想自己,随时准备作出让步。
(3)性是婚姻的基础,设法改变不协调状况。
(4)抽出时间来两个人独处,结婚后依然是情侣。
(5)幽默有特殊的意义,学会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开个玩笑。
(6)想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不要忍耐或动物。
(7)学会处理家庭危机。
(8)双方互相支持。

第八章 职场心理学

  • 为什么人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共事

1.首先,人们与和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肯定,可以增加“自我肯定”的安心感。

2.其次,相似的人容易组成一个群体。人们试图通过建立相似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

  • 怎样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

1.如果一个人经常被看到、被听到,那么他在周围之人的心中就不会引起多大的“涟漪”,他的价值也往往被忽略;而如果他“消失”了,那么他将会被很多人想起,他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往往会被人意识到。

2.当不被重视时,学会通过适时缺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方法。不过你在这样做时,一定要注意两点:
(1)你必须具备超越他人的实力,有别人所不具备的能力。
(2)偶尔缺席才会达到你所期望的效果。

  • 为什么在背后说同事的好话更容易被接受

1.表面的赞美有时会令人很尴尬,但背后的赞美会收到奇效。

2.表面的赞美会让人欢喜,但在心理刺激上却远不如背后的赞美那么让人“感恩戴德”。所以,不要怀疑你说的好话会传不到对方的耳朵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会有一天对方会听到,到那时受益的一定是你。

  • 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以赞赏他人的方式去刺激员工,用“竞争”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其不令而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团队的效率和业绩。

2.管理者还可以采用引进人才的方式来激发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

3.身处今天快节奏、不断变化的职场,我们要树立起危机意识,懂得居安思危。

  • 怎样才能让员工高效工作

1.在心理学上有个“社会性堕化”现象,指执行团队任务时,因他人的存在,发生能降低个体能力的“丧失协调”、“降低责任感”现象。

2.在执行团队任务时,下达任务一定要具体,要给每个成员明确分工。

  • 如何让别人达到自己的期望

1.所谓期望定律,是指当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寄予积极的期望时,这些所期望的人或事物就会朝我们所期望的好方向发展;当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寄予消极的期望时,这些所期望的人或事物就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坏方向发展。

2.如果你想要下属听从你的指示,不妨将自己对对方的期望明确地表达给对方。当然,如果你想得到积极的效果,那就要传达积极的期望。

3.为了避免你的期望产生负面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你的期望需要综合当事人的能力,不要期望对方解决其能力范围之外的困难;
(2)当对方达到了你的期望时,别忘记赞赏他。
(3)如果对方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也不要指责他,应予以激励与安慰,顾全他的自尊和自信,这样更有利于赢得人心。

  • 如何对待违反公司制度的人

1.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2.破窗效应是指如果有人打破了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

3.要鼓励、奖励“补窗”行为。不以“破窗”为理由而同流合污,反以“补窗”为善举而亡羊补牢,这体现了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觉的成本意识。

  • 怎样才能让下属拥有归属感

1.归属感,是指由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某一个体对某一整体产生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从而使该个体在潜意识里将自己融入到整体中去,将该整体利益作为自己行事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2.员工的归属感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满足员工的归属感呢?
(1)安排员工感兴趣的工作
(2)让员工觉得自己很重要
(3)让员工有成就感
(4)让员工有安全感和温暖感
(5)增加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 如何成功拉拢下属

1.当自己分管的部门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不应推卸、指责和埋怨,而应主动承担责任,从自身的管理中去找原因。此外,领导者在获得各种荣誉后,如果不“贪污”,以各种形式让下属分享荣誉带来的喜悦,会使下属得到实现自身价值和受到领导其中的满足,这种满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第九章 操纵说服心理学

  • 怎样利用承诺的力量

1.“承诺一致原理”:一旦我们作出了一个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

  • 如何在谈判时获得心理上的优势

1.要消除对方的警戒心、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并不难,只要你善于利用“接近”的功效。找个理由靠近对方,你会发现,事情就在突然之间有了转机。

2.在谈判时,也可以通过控制对方的空间,以“我的地盘”影响对方心理,让自己获取优势地位。

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两个人面对面站着时,右脚迈出一步,以一种要包围对方左侧的姿势靠近对方,会在心理上处于优势地位。

4.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商务谈判时,如果你选择一个可能让对方心烦意乱的地点谈事,会让对方失去理性,继而屈从于你。相反,如果你是被邀请的一方,可以提前到达约会的地方,一来可以熟悉环境,二来可以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作准备,从而获得心理上的优势。

  • 为什么受人恩惠后总会想着要回报

1.在得到来自他人的好处或接受到对方的好意后,人通常会产生一种负债感,为了让自己尽快从这种心理压力下解放出来,就会想着回报对方。

2.这种得到对方的恩惠,就一定要报答的负债心理,就是“互惠原理”,这是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一个行为准则。

3.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度投资”、“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里会感到不平衡。

  • 怎样才能不让对方拒绝你

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面对一个犹豫不决、左右摇摆的人,而你又希望他快速作出某种决定时,就可以给对方提供两种选择,把他引入别无他选的境地,这样就可以让其快速作出决定。

2.如果你想取得更大的把握,那就把你提供的两种选择分出优劣来,因为没有多大差别的选项,也是很难让人取舍的。把你给出的选择分出优劣来,强调哪个更优,哪个更劣,有着这样的一个对比,就更容易让人作出选择了。

3.选项的安排顺序和结果往往存在着很大关系。

  • 怎样拉近和客户的心理距离

1.渴望被人重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人人都有的心理需求,对于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员来说,顾客的这种心理需求绝对是一个说服顾客、推销自己产品的突破口,销售员可以通过刺激客户的自我重要感来促成客户的购买决定。

2.多给客户一些关心和理解,加大对客户的尊重和付出,这样会得到客户同样甚至更多的回报。

  • 怎样影响和改变他人

1.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也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

2.人们都有一种“安全心理”,即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往往是正确,服从他们会使自己还有种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要求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因此,在这两种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3.崇尚权威、迷信权威人士是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一个“弱点”,很好地利用它,你便可以有效地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东西。

  • 为什么“最后通牒”往往会让对方屈服

1.有时候,一板一眼的做事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而“倒行逆施”,适当制造压力,反而会加速对方与你成交。

2.在商务谈判中,当最后的期限临近时,谈判期限短的一方往往有很大的压力,让步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3.利用最后时限给对方制造压力时,一定要注意一些技巧。
(1)言辞要婉转,语气要坚定。
(2)提出时间限制时,时间一定要明确、具体在关键时刻,不可说“明天上午”或“后天下午”之类的话,而应时“明天上午8点”或“后天晚上9点”等更具体的时间。

4.如果你想要在谈判中占据优势,取得主动权,就不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最后期限,而是要想方设法了解对方的最后期限。

  • 为什么人们都愿意戴高帽

1.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不善良、不高尚的人,同时,也都喜欢在内心把自己理想化,给自己行为的动机赋予一种美好的解释。

2.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愿意履行义务的,及时有例外也是极少数。

3.如果你想使你的思想深入人心,你就应该时刻记得去激发他人内心的高尚动机。

  • 怎样才能有效说服对方

1.常言道:众口铄金。面对一件事情,人们往往会以“大家的意见都是这样的”而盲目附和,很少理会事情的真实情况。而这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谈到的从众心理

2.通过他人举荐的方式,让别人产生从众心理,是很好的说服方式。

3.从众心理会给我们自身带来消极的结果:别人会利用我们的这一弱点有效地操纵我们,比如一些商家或推销员,常以此来影响顾客的判断。

第十章 经济心理学

  • 为什么优厚的条件能让人接受过分的要求

1.要想辨别出刺激间的差异,刺激总量越大,其差额也必须越大,这就是所谓的“贝勃定律

2.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一开始如果被优厚的条件诱惑,对后来才知道的不利情况也能较容易接受”,这是大多数人都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 免费体验赚了你什么

1.所谓引导消费,即厂商引导消费者,将消费者脑海中未有的或者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2.“引导消费”,就是商家通过“免费体验”的策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帮助消费者选择,使消费者对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初步的认可,进而促成可能的购买行为,最终实现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达到从众盈利的目的。

3.面对商家免费午餐的诱惑,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精明的商家是不会让你轻易捡便宜的。

  • 为什们限量限时反而会刺激销售

1.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心目中,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通常比系统得到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作用大。

2.如果不懂商品性能而仅仅以价格决定取舍,很容易上当受骗。

  • 为什么越稀罕的东西往往价格越高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深层的心理——因为稀缺,所以担心错失机会。从情感角度看,稀缺还可以带来心理满足,带来荣耀,带来口碑传播。

  • 讨价还价有哪些技巧与奥秘

1.不管买什么东西,或者看准了哪样东西,都不要马上就喜形于色,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否则你将很难讨价还价。

  • 为什么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之后便具有不可逆转性,即易于向上调整,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的消费,更具有不可逆转性。这就叫棘轮效应

2.“棘轮效应”并不是单指坏习惯会毁掉我们的生活,还包括良好的习惯同样也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财富越积越多。

3.日常生活中,有些花销看似不起眼,但长年累月持续下来,却不是小数目。因此,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我们要学会精明到一点一滴,这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十一章 成功心理学

  • 为什们公开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功

1.把自己的想法公布给越多的人,越能维持自己的第一判断,这种效果被称为“公开表明的效应”。公开表明自己的行为目标,就能增强自己内行的责任感,最终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不断努力,继而实现目标。此外,一个人一旦在人前公布了某个决定,或者公开选择了某个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从而迫使自己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

2.如果你是一位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的人,想实现目标,改变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薄弱意志,那么就在众人面前公布出自己的决心。

  • 为什么过高的目标往往容易导致放弃

1.一步步地去实现每一个小目标,这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不过努力,然后用“在努把力就行”、“这次一定能成功”等话语来暗示自己,于是再次定制更高的目标和不和情理的计划;而一旦又一次失败,那么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若要成功,就要反省一下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弄清自己设定目标的动机和自己的真实水平。

2.过强或过弱的动机,会带来低效率。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维持适当的水平,制订可行性目标,才能取得最佳效率和最佳成绩。所以,如果一个远景目标对我们来说太过遥远,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化为一个又一个近景目标、小目标,它们往往是通过远景目标路上的方向标记,有了它们,远景目标将不再遥远。

  • 为什么目标越多,反而离成功越远

1.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在成功层面给我们一致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

2.作出方向的选择,同时还要学会舍弃其他的选项。

  • 为什么热情的人较易成功

1.热忱是一切成功的底蕴。

2.杜丽奥定律,是由美国自然科学家、作家杜丽奥提出的,指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使人觉得吹吹老矣

3.热忱是富足的阳光,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给你温暖,给你自信。热忱是一切成功人士和追求物质幸福者必备的核心精神。

4.卡耐基说,热忱就是将内心的感觉表现到外面来。

  • 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短板

1.正视自己的弱点,勇敢地面对并克服它,才有取胜的可能。

2.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让我们明白,遇到问题不要蛮干,要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短板,彻底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短处往往给个人的长处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

  • 为什么成功人士身边的人多为成功者

1.环境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经常和成功人士在一起,有助于我们在身边形成一个“成功”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我们可以向身边的成功人士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感受他们的热情,了解并掌握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在无形之中我们也可以积累成功资本,提升做事能力。

2.你所遇到的人,决定你的命运。因此,我们在交往中应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并朝这一目标而努力。

  • 怎样从无关的事物中找到相关的联系

1.相关定律,指世界上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完全独立完成的。要解决某个问题,最好从与其相关的某个地方入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苦难点上。

2.从无关之中找相关,这就需要我们的思维足够灵活,有较强的敏感性,在获取某种外界刺激后,能够很快地将该事物与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关联,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取得卓越的成绩。

  • 为什么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1.变化是微妙的,它为你打开成功之门,适应和接受变化才能够帮助你抓住成功。

2.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也指时机,是客观形势和时代潮流。要有思变意识,就必须认清时务,因机而变,相机而动。

3.在做事的时候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调整自己的计划,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

第十二章 幸福心理学

  • 为什么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们想收获幸福,先要种下幸福的种子。

2.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3.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瑟利格曼说,幸福=快乐+意图+参与。幸福不是空等来的,不是被动地期盼来的,而需要你具有快乐的能力,获取幸福的意图,并能积极地参与。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还不够幸福,那就该清醒地审视自己了。要知道,一味地抱怨或叹息过去根本毫无意义,与其低落、萎靡,不如珍惜当下、积极生活,让今天成为明天享福的理由。

4.幸福是朴素的,它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等等同步。

  • 为什么人们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1.“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挫折感,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种心理,属于人类心理防卫功能的一种。

2.与酸葡萄心理想对应的是甜柠檬心理。它是指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就好像一个人拿着没熟的柠檬,明知柠檬树头了才甜,但是受伤只有没熟的,就说自己的柠檬味道一定很好,会特别甜,何况有柠檬总比没有的好。这同样是内心的一种自我安慰。

3.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 情绪低落时该怎么办

1.一个人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比肉体劳动更容易觉得疲劳。……烦闷会产生疲劳

2.一个人感觉烦闷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实际上真的会减低。而一旦这个人觉得他的工作有趣的时候,整个新陈代谢作用就会立刻加速。

3.“工作效能减低的唯一真正原因就是烦闷”

4.经常保持内心愉悦是抵抗疲劳和忧虑的最佳良方。

5.“保持轻松的心态。我们的疲劳通常不是由于工作,而是由于忧虑、紧张和不快。”

  • 为什么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贝尔效应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牺牲精神,是一种甘愿为他人做嫁衣的无私精神。

2.学会付出是人性光辉灿烂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3.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你的人生也会因你的付出而快乐,你得到的是生命的延长和增值。

4.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在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融汇着幸福的纽扣。

  • 为什么生活会随着想法的改变而改变

1.同样的境况,却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你关注的是什么,生活就会悄悄把你变成什么。这是因为人通过意识坚持不懈地关注心中的某个想法,行动就会不知不觉地向所想的方向去发展。

2.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的思考,那它必然会被治愈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3.任何时候,事情本身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事情的态度。只要你有一双能够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那么即使是再悲惨的事情,也会让你失去幸福感。

  • 为什么得到越多,幸福感反而越低

1.所谓幸福递减定律,是指人们从获得的物品中得到的满足和幸福感,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的增多而减少。

人在较差的状态下,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兴奋不已;而当所处的环境渐渐变得优越时,人的要求、欲望等就会随之提升。

所以,当你感到不幸福时,可能幸福依然在你的周围,只是你的内心失去了对它的敏感。

2.幸福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灵活多变的,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3.要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礼物,如果抱怨食物不够美味,请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跟他们比,难道你不幸福吗?如果你抱怨工作不顺、乏味,请想想那些仍为寻找工作而四处奔波的求职者,跟他们比,难道你不幸福吗?如果你抱怨爱人不够浪漫,请想想那些还在为没有结束单身生活而向上帝祷告的人,跟他们比,难道你不幸福吗?如果你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请想想那些渴求骨肉却不能生育的人们,跟他们比,难道你不幸福吗?

所以,请时刻提醒自己: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要懂得用心去感受,不要让我们的内心麻痹,失去对幸福的敏感。

4.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人类最普遍的和最具有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我们不断地扩充我们的欲望名单,这就带来了我们的不满足感。你的心理机制说:“当这种欲望得到满足感时,我们就会快乐起来。”可当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心理作用却不断反复。幸运的是,有个可以让人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我们思考的重心,从我们想要的转到我们所拥有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爱情,是美好的,但同时又是一个可怕的恶魔。人生在世,我们会经历很多感情上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或许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定...
    温暖星座阅读 240评论 0 0
  • 以《暗时间》里面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开个头: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在“Google目标管理法OKR...
    王侦阅读 488评论 0 2
  • 导语 这里我们说一下java几种IO方式,AIO,NIO,BIO的区别。 IO类型的组合模式 同步阻塞 java ...
    dependmyse阅读 4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