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可以称得上是冯小刚近几年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了,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皆满获丰收。除了在电影表达的艺术手法上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之外,电影呈现的故事情节也贴合现实,启发世人。
《芳华》的故事情节是借着萧穗子的口吻描述发生在文工团的一段故事,而纵观整个故事中人物命运的跌宕变迁,越发觉得整个故事的见证者萧穗子并非善良之辈。
1、她是恶与善的斗争里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何小萍偷军装事件败露之后,以郝淑雯为首的女兵们堵住何小萍的去路让她坦白。本来是一件小事,却在林丁丁的添油加醋中逐渐演变成何小萍的品质问题。
刚到宿舍门口的萧穗子听到舍友的吵闹后,下意识的退后几步。她在目睹整个事件发展直到平息,却并没有去主动调节舍友和何小萍之间的矛盾。
内衣塞海绵事件发生后,萧穗子在练功房里笑得前仰后翻。在她的认知里对于在内衣里面塞海绵的作法充满着各种不解与嘲讽。
当郝淑雯和林丁丁再次堵住何小萍的路质问是不是她的内衣时,萧穗子又本能的当起了旁观者。小芭蕾欺人太甚要搜何小萍的身子被分队长大声喝止后,萧穗子又当起了马后炮,丢下一句“这要是我,非得给你一大嘴巴子”后转身离开。
她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着周遭的一切。旁观者并不意味着中立,中立代表着不站队,而旁观却是冷漠与自保。
在集体里自我保护是每个人的本能。但当面对不公之举时置身事外,却要在事后打个圆场就显得充满了圆滑与世故。
2、她虽明白善良却不会善待和善之人
在刘峰表白林丁丁之前,聪慧的萧穗子就看出了刘峰对林丁丁的喜欢与爱慕。
在外出拉练慰问演出的时候,她创造机会给二人独处;在刘峰给战友做沙发的时候,她有意试探刘峰的心思;但是当林丁丁诬陷刘峰耍流氓时,平常大大咧咧的郝淑雯尚能给刘峰说句话,而萧穗子却再次保持了沉默。
刘峰因为林丁丁事件被下放伐木连,只有何小萍大胆的走到刘峰宿舍,去跟昔日的文工团活雷锋告别。
从整个影片的旁白中可以知道,萧穗子并非无情之人,她是看破了一切却不敢发声,她的沉默无非是想要在集体中随大流不想出头罢了。
时隔多年之后,萧穗子成了作家, 郝淑雯成了阔太,而刘峰却只能抱着自己的假臂为了一千块钱和城管大打出手。
郝淑雯拿着林丁丁发胖的照片给萧穗子看,在刘峰给郝淑雯写借条的空档里,她们拿着刘峰的假臂开着刘峰当年被诬陷的玩笑。
“就是用这只假手也不摸……”。
从萧穗子与郝淑雯之间的对话里可以看出,虽然她知道刘峰喜欢林丁丁,她也曾被何小萍告知是林丁丁在落井下石,但是她还是开着刘峰当年摸了林丁丁的玩笑。
正是因为这些个知其缘由却冷眼旁观的萧穗子们代表的大多数选择了默不作声,一个善良之人的人生从此发生了转折。
既看得透善,也读得懂恶,在善与恶的交锋中想着独善其身的萧穗子,其实演的是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
萧穗子在整个故事里俨然是作者严歌苓的化身。
《芳华》的编剧严歌苓在谈到这部作品时说,“这是我最诚实的一本书,有很多我对那个时代的自责、反思”。
作者在写下《芳华》这个故事的时候,想必也对曾经的“刘峰”和“何小萍”充满了愧疚和不安!
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的有句名言:
起初他们追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时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说话了。
这么看来,沉默与旁观并不可贵!您是怎么看待《芳华》中的萧穗子呢?对于生活中的“萧穗子”您又有哪些看法呢?欢迎留言谈论!
-End-
喝最烈的酒,追最毒的剧,评时间冷暖,读人生百态。
12先生带你一起来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