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我被意外贴标签
今天和老朋友坐着聊天,讨论一个事情:同样喜欢心理学的我,要不要加入他所在的一个心理学微信群。我拒绝了,理由是群消息太多顾不过来,没心思打理。最后,还被他强塞了一个“负能量爆棚”的标签。
我就在想,我从心理抗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会这么不喜欢待在一个可能会有很多人认识我的群体里面,为什么经常被熟悉的人围观总是很抵触,答案似乎是太不安全了。
那么又有人会问了,既然你不喜欢加入聊天群,又为何面对读书营又那么的轻松和自在呢?而且还不会觉得不安全。咱们来对比一下两者的区别,前者虽然交流更多是在网上,但其实还是一个线下交流群,大家彼此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而后者就是真真实实的线上朋友圈,起码现在面基成功的好友等于0。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信任,我不相信线下的这个小小的朋友圈里面能有多少真才实学在里面,虽然这很可能是我个人的偏见。直到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那本《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悟出的五个真理》。
Part 2 远离风暴中心
作者和巴菲特的早年经历相似,毕业后(巴菲特中途辍学)就进入了华尔街的投行开始接触了金融理财。华尔街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开始成为全球的政治金融中心,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多的金融人才和大部分的流动资金,掌握着世界上最快捷的政治经济资讯,当然也充斥着许多黑马英雄雄起和落幕的故事。华尔街就好像金融界的台风眼,看似风平浪静的光景暗藏着波涛汹涌。但也是这样的环境更容易让人迷失也大大影响着每一个投资人的决策和心态。
后来巴菲特做了一个决定,公司搬离华尔街并定在远离喧嚣的奥马哈市中心,并在离公司有一定距离的玉米田边定居了下来,这一搬就是60年,这期间也见证了巴菲特领导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从原先的默默无闻再到成为全球股市中个股价值最高的股票,而巴菲特也一举成为世界首富。
作者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然后毅然地把自己的家搬离了纽约,也是定居在一个宜居的郊区,上班开车都要话费不少时间。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作者的交际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迎来了人生更好一层次的财富累积。
这听起来很容易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其中牵连的变化也就能够说得通了。远离了台风眼,就不容易在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被卷入其中。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客户中断了买来的信报机,并把它搬离的远远的。远离了唾手可得的资讯,反而更容易让人沉着冷静下来专心研究真正应该关心的财务报表,实事策略。
居住的远,又隔绝了促销人员、普通朋友的频繁到访。而往往就是很多类似这样不必要的到访占据了我们本来拮据的时间。而这些时间是可以拿来研究学习、结交更多有意思的朋友的,物理隔离又为我们人为创造了负面的隔离带。
如果有条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人为地创造这样的一个隔离呢?(其实现在我居住的地方,在很多同事朋友看来就是郊区啊!)
Part 3 股市中也需要慎独的思考
同样的道理应用于股市、应用于热点同样有效。我非常喜欢的穷查理非常擅长用自然科学来解释股票联系中的人性变化。自然界中的所有物体状态都可以用分子相对运动来描述。
分子流动速度低的物体其实很容易判断他在下一刻的状态,而因为加热而流速过快的物体,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它将会流向何处。
当一个股票处于低速流动时,你很容易判定这个股票下一个时刻的基本走势如何。而当一个股票买进卖出交易火爆时(也就是蓝筹热门股),往往未来就非常难预测,而此时面临的风险等级也是最高的。
经历过2007年和2015年股灾的朋友可能会知道,当时A股的指数在突破了4000点以后,身边一夜暴富的故事变得越来越多了,群众这个分子在市场的加热下群情激奋,仿佛晚入股市一秒钟至少亏损的是一个亿。然而就是在这样群体性沸腾的时间点,结果让人始料不及,股市一落千丈。
而2015年初入股市的我,也成功见证了资产对半腰斩的历史性时刻。
2015年的A股市场一片惨叫,2016年的熔断时刻更是哀鸿遍野。而即使是这样的时刻,依然有非常多的世外高人成功在泡沫破裂前后完成了撤资,并且资金也没有大幅度回撤多少。
是什么支撑他们走到现在,拥有独立的知识体系,懂得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而且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品格并且远远地离开台风眼。我想他们身上无一不是这样的品格在支撑着他们。
而这样的品格,也是我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
以下是我非常喜欢的懒大写的一篇关于查理芒格理论体系的一个思考,供大家思考。
“芒格自己说他擅长的就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知识(套路,或者模型)去应用到股票投资上。
他举过的一个比较恰当的例子是,流体的粘度与温度之间的逆向关系(温度越高,粘度越小,流体的流动性越好)。
芒格说股票投资的研究核心还是分析企业过去几年十几年的经营历史,大概理解企业发展的核心规律,然后判断其未来几年十几年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行业比较稳定(冷门行业,竞争态势稳定行业,温度低),变化就小(粘度大,流动性差),判断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判断流体运动方向相对容易)。
但是那些热门行业就不一样了(温度高),由于资本进入者太多,竞争激烈(流体流动性极好),判断行业的前景就困难得多了。
因此,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凭一己之力去搞那些热门行业中的热门股票,就好像在自然科学方面已经走向量子科学时代了,而在社会科学方面还只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人们用的还是类似长矛、梭镖等过时的武器,结果自然不会太妙。
如果还想不明白,设想一下,如何去预测台风的登陆路径。”
Part 4 穷查理的实事求是
查理芒格也是我给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质朴的老人家,而他老人家一生的都在践行的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另外一个同义词是知行合一。
实事求是的百度定义:“就是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求得正确的结论。”
知行合一的百度定义:“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Part 5 实事求是之于我
而实事求是在我看来,就是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应用在工作中就是对于自己本职工作内的事情要尽职尽责,对于客户、同事、领导交代的事情能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做也不要瞎承诺。
应用在生活中就是在与爱人、孩子日常相处的过程中,做好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共同承担的家务、重大决定,对于孩子就是要做好家长的表率作用。不轻易随口许诺,一旦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
应用在股市中就是: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对于自己不懂得的行业和知识不能不懂装懂,清楚地界定自己的能力圈,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定要审慎。很多科学知识都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论证上的,对于知识的获取要能够做到一不道听途说,二要经得起推敲。
Part 6 知行合一之于我
你的所思所想要体现在你的行为上。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明面上对你的称兄道弟,吃喝玩乐的时候总有他的身影。可是当面临一场重要的转折和变故时,往往跑的最快的也是这些人。这就是言行不一。
就像有的家长明明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被欺负了,哪里磕伤了第一个跳出来的一定是这些家长。但往往在教养孩子的时候骂的最凶、打的最痛的也是他们。他们还会美其名曰:“打是情骂是爱”。
“最近很穷,要开始节衣缩食了”,年轻人常常会有寅吃卯粮的现象,但往往遇到打折、限量的时候往往又招架不住刷起了信用卡,继续透支。
很多混迹股市的人都听过,“人取我弃,人弃我取。在大多数人贪婪的时候害怕,在大多数人害怕的时候贪婪”。这也是我买卖(股票)很重要的准则,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往往经过了一轮新高的回撤往往会埋掉很多人。知行合一就是在这个时候警醒我们要保持理性,拒绝诱惑。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
知行合一,让思想和行动保持同频。思想上想要超人一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输入,行动上就需要不断地实践累积。在这个过程中想要有更多的改变,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也许带来改变的时间点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
认定了一个事情就去做就去践行,会做思想上的巨人也要做行动上的巨人。
Part 7 延伸到新生活
最近对于接下来要走的路心里面其实已经慢慢有了雏形。但是围绕这个展开的知识体系我其实非常薄弱。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我把他们上升成为人生很重要的行事准则。
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行,没有捷径,也不走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