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深度工作
【标题】怎样用别人20%的时间来学习,却能达到200%的效果?
【字数】1584
【分会+名字】52分会梅梅+初柏
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力越来越强,很多年轻人亚健康状况,越来越明显。根据互联网权威数据分析,年轻白领患亚健康,高达76%。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年轻人导致亚健康呢?难道仅仅是频繁的熬夜加班,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导致亚健康的吗?不,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浮浅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很低,时间耗费倒是不少,但就是成就甚微,从而导致越来越焦虑,工作之余也还停不下来,在各大购物网站或社交网站浏览,耗费了大量时间在社交平台。
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浮浅工作
就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这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那么深度工作就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做一件你职业领域上的事情,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人人都能进行深度工作呢?
深度工作很难,肤浅工作更容易点,在缺乏对工作的清晰目标的情况下,围绕着肤浅工作看得见的忙会变成自我保护。
进入深度工作,你会有忘我的境界,似乎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进入深度工作,你的工作效率会更高。
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成功都源于深度工作。“深度工作”是相对于“肤浅工作”而言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块分割时间内的高度专注;
2、期间杜绝使用任何电子产品,也不与他人进行沟通,属于个人创作时间;
3、深度工作要求有独立的个人空间,以及完全不被打扰的时间:几个小时、几天、几周,甚或几个月。
4、深度工作后,大脑要合理休息,任何在自然中的活动更有利于注意力的恢复;
5、协同工作中,也可以进行深度工作,前提是,各项工作的成果必须是叠加的,而非形式上的共同;
6、适用于所有知识型工作者:作家、教授、研发人员、商界高管,以及创意工作者。
深度工作是一种高产出的工作,每天固定一些时间来进行深度工作,也能快速在复杂环境中进入深度工作状态。但因为杂事比较多,每天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处于肤浅工作状态,还是需要系统化的对于自己的时间进行优化。
这本书提到的执行力的四个原则,还是可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提高自己的产出的。
原则1: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
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专注于极端重要的事情,有利于集中足够的精力来达成实在的成果。
在进行深度工作的时候,给自己定一个重要且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标非常重要。
原则2:抓住引领性指标。
“引领性指标”是与“滞后性指标”相对应的,滞后性指标是指的要改善的方面,而引领性指标是引导滞后性指标的行为。引领性指标可以让你将注意力转移到短期內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上,并会对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对于深度工作的引领性指标就是深度工作的时间。
原则3: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
在团体中,计分板可以制造竞争氛围;在个体上,计分板可以强化动机。
一个随时能看到的关于深度工作时间的记分板,会让你愿意为深度工作付出更大的努力。
原则4:定期问责。
在团体中,定期问责是最有效的保证项目向前继续推进的方法。
对于深度工作的个体来说,定期问责就是养成每周对深度工作进行回顾的习惯,在每周回顾的过程中可以指定下一周的计划。
总结:如何更擅长深度工作
改善你的深度工作能力是一个过程,你需要不断地练习。
以下是改进深度工作的办法:
退出社交媒体:所有那些统治都会伤害你的专注力,让你无法保持专心。社交媒体也不全是坏的,但绝对是个坏习惯。
练习说“不”:在决定追逐哪些机会时要有所选择。只要那你学不会适时说不,那就是默认说是。这方面不妨读读Greg Mckeown的本质主义。
冥想:早上10分钟的冥想会极大增强你一整天的专注力。
就像任何新练习一样,要根据你自己的生活进行调整。
深度学习并没有一刀切的通用模式。只有适合你的办法。
一旦你找到了它,你将变得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