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与丧家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的第一篇,万事开头难,更何况是经典中的经典的第一篇的第一章,也不是随随便便往那一放的。闲来无事,生拉硬扯地扒一扒,应该会有点意思在里面。
上学时,老师们教这一段时,基本上都是这样解释的:“学习过了经常复习,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朋友自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人家不懂你,你却不生气,你不就是君子吗?”当时有一种感觉,老师也会骗人,一边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边又说学习应该快乐,趴在那里一遍遍地读写算已经会的东西,怎么可能快乐?远方的朋友一般没有,能有邻村的小伙伴来玩就算是天涯来客了。玩自然是高兴的,上树掏鸟,下河摸鱼,偷瓜顺枣,追狗撵鸡,才算得上“不亦乐乎”。不过,玩过之后,拖着一身汗半身泥回家,老妈见了准骂;晚上检查功课,老爸准会皱眉,说不定他一不高兴打一巴掌,也不是不可能。这都是“有朋自远方来”的错啊。至于那句“人不知而不愠”,则更不可理喻了,连解释的兴趣都没有。
离开学校,到了社会,才发现老师的话,学校里的事,书上的所谓知识,许多都是反的。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受挫,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出了学校的围城,进了社会的迷宫。”
然而最终每个人都会从迷宫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便往往是不如意的,在迷宫中,有时会回想起那个围城,回想起儿时的那点事,便想做点什么,去回味那种感觉,每个人的方式不同,但这种心理体验大致相似。
有一次读南怀瑾的书,重新解读这段话,乍读之下,让我有“拍案惊奇”的感觉,他说在儒家思想中,“学”就是学问,而学问就是做人与做事,而这做人与做事,要随时随地地学习,反省,体会,这才是“学而时习之”。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你要耐得住寂寞,然后,有成绩了,出名了,就有人知道了,就来找你,或者写文章来与你交流,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这时,自然是“不亦乐乎”了!当然了,一个真正的学生或学者,其学习修练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让人知道,而是追求自身内心的强大,这样,才能不“怨天尤人”,才能“人不知而不愠”,才能成为君子。
天知道当年我读书至此时的兴奋之情,如同在漫长的隧道中走了很久突然发现了尽头的光亮,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后来,这种感觉像退潮的大海,留在心灵沙滩上的除了崇拜,还有置疑,有个人过来,严肃地说,你怎么能只看这一片海呢?这时我才明白,这海之外,还有海。
关于这段话,钱穆有另外一种解释,他说这段话讲述了“一位理想学者的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孔子十五志学以后当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孔子三十而立之后当之;苟非学邃行尊,达于最高境界,不宜轻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后当之。”这分明是人生不同的三种境界,让我想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也是说人生的三种境界,可以拿来互唱作答: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可以看作是“学而时习之”;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有朋自远方来,高山流水,乐则乐矣,却终将分手,难免思念,却也证明了自己的进步;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分明是“人不知而不愠”,宠辱不惊了。
这样的解释则为我打开了另一条通道,天下很大,去罗马的路自然不是一条。
李零在《丧家狗》中又是一番解释,这次却回归到快乐,正好可以拿来给老师们用,用以解幼时之惑。他说,学习的快乐,其一呢,是个人的快乐,你们来到我这里或者来到学校里,按时复习,乐在其中;其二呢,和同学们在一起,不光自己学,而不断有人来,成为你们的同学,弦歌一堂,岂不快哉;其三,师门之外,同学之间,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学,别人不知道,你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快乐,不也很好吗?
电视剧《孔子》中有一个情节,我忘了是第几集,在讲到学习的快乐时,颜回有一个发言,几乎是李零的翻版,深得孔子的赞誉。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相信如果可能,就凭这句解释,李零也可以是。
说到“丧家狗”,李零在同名书封面上的一句话堪称最经典的解释:“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当年,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城郭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对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孔子的一生,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天下诸候又不能用,最后还是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晚年丧子,颜回又早逝,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了自己的家里,然而,他却没有家。李零说:“不管他的想法对与错,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接下来,就是上面那句话。
我不是知识分子,只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打工者,在打工的地方想家,回到家,却想打工的地方,有时会扪心自问,我的家呢?
美学大师李泽厚对这段“学而时习之”有这样的解释,“‘学’者,学为人也。学为人而悦者,因人类即本体所在,认同本体,‘悦’也。友朋来而乐,可见此本体乃群居而非个体独存也。‘人不知,而不愠’,则虽群却不失个体之尊严、实在与价值也。”这三者是一个整体,一个人凭自己的努力,渇望融于自己所在的团队,自己所在的公司,自己所在的城市,渴望那种“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但,却不能不应也不可以因为丧失自己的尊严,自己的价值。换句话讲,这城市虽大,你还是要能找到自己。虽然这很难,却正是我们的目标“人不知,而不愠。”
话题到这里,似乎有些远了,也似乎有些沉重。新闻上说,菲律宾为了那张被中国人称为废纸的所谓“南海仲裁案”花了三千万美元,其实,我不关心这个,我关心的是中国在南海加速填海的新闻,当“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猎枪”这句让不喊出来而是做出来时,中国才是真的强大了。毕竟,“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对于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需要的是内心与实力的强大,需要的是层次和境界的提升。毕竟,中国的归属感,不在西方,不在东方,而在中国。
但愿,我们都不是丧家狗和“丧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