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师附小“一推两借一交换”活动有感
2018年十月,秋色正浓,巴师附小校园“一推两借一交换”活动也正盛。推门课、借班、借校课,如火如荼;听课、评课、反思,如醉如醉痴。这是一场教学的盛宴,这是一次成长的蜕变!
推出平凡中的真功夫。
由学校班子、教务处、教研组及部分老师组成的听课团队,随时推门听课。老师们由不习惯、紧张到习以为常、从中受益。这一过程,来自于听课团队一次次地听、评、引。
听推门课,考验了老师们不同层次的真功夫:课前备课功夫,课堂驾驭功夫,课后反思功夫。
评推门课,提炼了老师们对常态课的新认知:常态课,简而丰的课堂。以简约的目标,简约的话题,简约的手段,让课堂丰盈,让学生丰收。
在不断地听与评中,老师们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功夫。课堂语言的活泼与灵动,粉笔字的规范,电子白板的熟练操纵,备课中学情的多样预设。老师们由衷认识到,没有真功夫,就没有真教学!
借中知己知彼,调整航向。
借班上课在各校区交叉展开,不分对象,年轻的,年老的,新进的,抽到谁,便是谁。这似乎比常态课来得更迅猛,老师们又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不同的学情,用自己惯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效?无效?一堂堂课,一次次评,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泪水。于疼痛处生长!听课团紧抓失败的节点,展开教研。走出自己自以为是的固有模式,看看别的老师,谁的更好?在对比中,潜心静思,原来这样更好!离开自己熟悉的学生,怎样驾驭课堂?原来还需要更厚重的专业素养。走出自己的教室,听一听,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是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由推门课到借班课,从立足自我,到交换思想,老师们一次次推陈出新,一次次蜕变成长!我们也在推、借、换中,冷静思考,不断获益,并适时调整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