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温榆学苑迎来了新班级——问渠班。这个名字寄托了我们对新班级、对于新教育实践的祝福。希望我们的教育探索能够不断有活水注入,同时保持清明;希望老师和家长们作为孩子生命的源头,能够一直充满健康的活力;希望孩子们即便生活在小小的院落里,也能够鉴照蓝天白云,看到世界的美好,并愿意去追本溯源,看看一切的源头,是什么在涌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当问渠班的孩子走过玫瑰花门以后,他们要用毛笔在红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这是他们上小学写的第一个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孩子们要慢慢走上自我探索的道路,去发现自己,发现世界。
此时此刻,我们想要呈现给孩子什么样的“做人”的姿态呢?在开笔仪式之前,我同少华老师、艺术老师佘文讨论了这个“人”字要怎么写。
我首先想到甲骨文的“人”,那是一个弯腰垂臂、低头劳作的人,温文尔雅,如谦谦君子。
少华老师建议就写楷体的人,一撇一捺很落地,打开胸怀,活在当下,堂堂正正。
佘文老师则觉得楷体太教化不适合一年级,她推荐更艺术化的大篆,匀称而流线型的笔触,自然流淌。
每一位老师都带着自己对“人”的理解,每一种理解背后,都饱含着我们自我的期许,和对孩子的祝福——思想开放、敏于行动,具有丰富的感受力。
佘文老师提醒我书法四步骤:松、触、息、意——放松不追求控制,感受接触的那一刻,调整自己的呼吸,让意念自然流动出来。她说,老师只是协助扶着笔,尽量让孩子自己来掌握力度和方向,每个孩子写出来的“人”字都不一样,多样性才是美。
这不就是教育的艺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