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讨论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影响。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经济"。最后三个原理涉及整体经济的运行,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引用来源:尼可拉斯·格里高利·曼昆的著作《经济学原理》[1])。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即生产率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在2011年,美国的人均收入约为48000美元。同一年,墨西哥的人均收入约为9000美元,中国的人均收入约为5000美元,而尼日利亚的人均收入只有1200美元。毫不奇怪,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入每年增长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增长率,人均收入每35年翻一番。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美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左右。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之间和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productivity)的差别——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服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因此,一国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它的平均收入的增长率。
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却是重大的。
最低工资法——不是收入增长的主因
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因素就应该是次要的。拿美国举例,有人想把20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对于美国工人来说,真正的英雄是他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率。
竞争——不是收入增长放缓的主因
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收入增长放缓是由于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缓。
公共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有深远的意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服务需要的工具以及获取最好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
如何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学习或教授先进的文化知识、从事先进技术研发或先进工具制造的工作,以及做诸如此类能够为生产率提高做出贡献的事,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因此,一个家庭要从小重视孩子的教育,长大后就有机会选择从事生产率高的工作,同时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孩子的教育支出属于投资,而不是消费,并且往往回报率不低。
参考文献:
[1] N. 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CENGAGE Learning, 2015(7).
推荐阅读:
关注「海龟人生」(wx:hgrs777),开启你的人生规划!
招募合作伙伴:欢迎私信,共同开创人生规划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