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说:“倘若幸运,你在成长道路上也许会遇到好老师。但是,你会发现,好老师之所以好,往往是因为他从大师那里吸取了营养,而他往往还会把你引到他倾心的大师面前。所以,即使不幸运,你没有遇到好老师,也就不算什么了,大师就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你直接去找大师就是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结束了,年初的计划呢?你实现了多少?又在你的生命旅途中谱写了多少精彩?又有多少时间浪费了?你是否又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多读少写,或者多读多写,绝不少读多写。你是否还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多读经典,读一本经典就是和一个好朋友倾心交谈,只有经典才会领你到达佳境。
有时候人很奇怪,比如我自己,阅读的时候喜欢读古典《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大学》《中庸》《诗经》等,总觉得经过沉淀的才有智慧。可是写文章的时候又喜欢写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写一些别人可能喜欢看的浅显易懂的东西。
记得第一次听人说起周国平,只是因为他的真实。他喜欢生活本来的样子,喜欢做那个真实的自我,也许会客的时候,穿着拖鞋。买过他一本书《我喜欢生活本来的样子》,读完那本畅销书,居然以为他是一个小青年,只喜欢写鸡汤类文章。无意中在重庆图书馆看到他谈论阅读的书,才知道他出生在1945年的上海,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原来他读过很多书,并且更爱读经典,还建议我们不要读书评,不要读别人摘抄的东西,只有直接读原著,将原著作者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吸收到精华。
在周国平的书单里畅游,他谈《鲁滨逊漂流记》,在笛福笔下,鲁滨逊的孤岛奇遇是由许许多多丝毫不是奇遇的具体事件和平凡细节组成的,他只是从容道来,丝毫不加渲染,一切都好像是事情自己在那里发生着。在现实生活中,笛福是一个很入世的人,曾经经商、从政、办刊物,在每一个领域都折腾得很厉害,大起大落,最后失败的也很惨,是一个喜欢折腾又历经坎坷的人。他自己总结说:“谁也没有经受过这么多命运的捉弄,我曾经十三回穷了又富,富了又穷。”
他也读小王子,还为小王子作序,想让这个世界适合于小王子们居住。谈列那尔的《胡萝人须》,他常常流泪和破涕为笑的作品。在文字像印刷垃圾一样泛滥的今天,像列那尔一样节省语言是基本的美德,不管写多少,都力求货真价实。由于惜墨如金,所以落笔成金,字字掷地有声。
他还会读《安徒生童话》、《绿山墙的安妮》、《我们仨》、《艾默生文选》、《月亮和六便士》、《论语》、《务虚笔记》、《病隙碎笔》、《袁中郎全集》、《走在人生边上》、《托尔斯泰日记》等。
也会读很多哲学经典,也谈论歌德,拜伦,莎士比亚,尼采等。当然字里行间,还得知周国平到过远方,有一年夏天在巴黎的时候参观过先贤祠,那里埋葬着伏尔泰和卢梭。周国平也评论诗人李清照、苏轼、李煜、辛弃疾、李白和杜甫等。总之他告诉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做大师的学生,这样才能有一个很高的起点,也才能走得更远。
很喜欢其中一首爱默生的诗:
为爱牺牲一切,
服从你的心;
朋友,亲戚,时日,
名誉,财产,
计划,信用与灵感,
什么都能放弃。
然而,你听我说:你的心
应当再听我说一句,
你的努力还要再加一把劲,
你需要保留今天,
明天,你整个的未来,
让它们绝对自由,
不要被你的爱人占领。
你应当知道
半人半神走了,
神就来了。
周国平说:
“有人问一位登山运动员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在那里。”别的山峰不存在吗?在他眼里,它们的确不存在,他只看见那座最高的山。爱书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让我们去读最好的书吧,因为它在那里。”
“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
“要读好书,一定要避免读坏书.所谓坏书,主要是指那些平庸的书。读坏书不但没有收获,而且损害莫大。一个人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这韵律走。因此,大体而论,读书的档次决定了写作的档次。”
当然,我还可以从文中摘录很多名句,但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去阅读原著才能有所收获。我们该为后代留下些什么?值得我们一生去思索。
文/何婉仪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