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做出一个傻决定,然后让自己有个抓瞎的后果,所以,如果如果不想让自己有抓瞎的后果,就要首先做出一个不傻、甚至聪明的决定,这,跟确认有什么关系呢?
决定,说的高大上一点,就是决策,那么聪明的决定,也就是一个好的决策。我们如何评价一个好的决策呢?
一个好的决策首先需要一个足够支撑决策的信息量。
没有足够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决策就是拍脑袋。既然信息如此重要,那么,信息的确认就变得十分重要。
举个例子,我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需要收集大量的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资料,里面不乏名家的课件,但是,我还是决定通过实证去确认这些信息的可靠性,简单的方法就是,我找到这些名家曾经服务过的客户,通过人脉关系与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人员联系上,然后征求他关于这位名家的课程评价情况,根据他的反馈我确认了这位名家是否名副其实。
后来,我发现了很多伪名家,有名不假,但还不足以成为一个家。
所以,对信息的辨别、筛选,就是第一个确认,这个确认的价值在于;不要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一个好的过程仍然需要一个足够支撑决策的信息量。
由于环境的变化,今天的商业决策者们变得更加谨慎,但是这依然不能预防现实中出现的关键事件,对当初决策的冲击,如果决策系统中没有数据收集、处理这个子系统,对当初的决策进行进一步的确认的话,那么当初的决策就会给人一种步履蹒跚、反应迟钝的认识,甚至导致因无法及时了解现实状况,而失去最佳的决策时机,从而贻误最好的成长或发展机会。
举个例子,我从事管理咨询顾问的时候,有个做软件的客户,由于老板个人意识太强,虽然最终项目无法成行,但是我们依然从逻辑的角度给他本人提出一个建议,公司的管控系统无论是自行解决还是聘请外部顾问,务必要修建数据收集、处理系统,后来,他采取自己修炼的方式,基本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五年了,公司有很好的产品,就是没有很好的管控系统。
所以,决策的执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适应环境的变化,确认环境的变化,才能保证决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确保方向的正确性。
一个好的结果仍然需要一个足够支撑决策的信息量。
一个好的结果,对大多数经营者或管理者而言,常常是以结果论英雄的,简单点就是以财务目标的完成结果为导向的,但是,由于财务指标的滞后性以及其他弊端,总难免在看过财务数据一片风光之后,却难掩经营、管理的倦色。
举个例子,以前有家公司,做传统制造出身,愣是一下子多元到最高端的产品,刚开始几年,由于传统制造部门尚能盈利,尚能维持研发投资,老板也意气风发,但是没过几年,企业要面临破产的境地,因为,传统制造产品经营业绩瞧瞧的下滑,更要命的是,一致养着的高端研发,却迟迟不见成果。
所以,如果没有对结果进行全面的信息确认基础上,去确定最终结果,往往用于在烟雾弹中迷失自我,倒不如理性的确认真实的信息,然后再行决策,也不迟。
是的,对一个公司如此,对个体也是如此,甚至说对个体而言,决策的难度会更大,因为每走一步,都会有铺天盖地的信息围绕着你,一旦在不能确认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决策,尤其是关键决策,必然给自己造成损失,所以,确认信息这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事,变得愈加重要了。
那么,要一个好的人生,请把确认这件事情,变成人生道路上,一个最重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