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学习育儿理论去规范孩子的行为,而忽视孩子背后的情感需求,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甚至是适得其反。处理孩子的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考虑,情绪层面和行为层面,而情绪层面是先导和基础,只有有效的处理好情绪,才能更好的处理行为上的问题。正确处理情绪,才是帮孩子提高情商的关键。
在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依照我们惯常处理的方式,可以分为“忽视性”家长,“压抑性”家长,“放任性”家长。忽视性家长,就是面对出现的问题试图转移孩子注意力,视而不见。“压抑性”家长是通过批评指责恐吓让孩子停止当前行为。这两种情况都没有让孩子正视情绪的存在,只是将情绪暂时转移或压制,最终沉淀为情绪垃圾,是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根源。“放任性”家长是陪孩子一起情绪发泄,但是没有界定行为的边界,没有让孩子对行为形成一个正确的判断。
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正视负面情绪,通过教孩子给情绪贴标签帮助孩子识别和认知情绪,比较好的做法是模仿电影《头脑特工队》给情绪分类并形象化更易让孩子接受。遵循情绪曲线倒U型原理,帮孩子度过由低到高再由高到底的情绪释放过程。之后才是处理行为的最佳时机。帮孩子规范行为的边界,界定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不正确,给行为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改正方案。
总之,我们要全盘接受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但是要对行为加以界定和规范。做好情绪管理,才能带来更好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