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一个陌生人走向我,他问:“你要找什么,需要帮忙么?”起初,我并没有理解他的意图。但很快我就意识到:我正在公共场合对自己大声说话!我从小就喜欢自言自语,这让我很舒服甚至我都意识不到我在自言自语。
心理学家管这种行为叫做:外在自我对话(external self-talk)。虽然有时候自己和自己讲话看起来很奇怪,但是的确有研究表明自言自语能够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认知反应。
“语言提供给我们一个工具,让我们在反思自己生活的时候能够拉开与自身经验的距离,这就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Ethan Kross如是说。
Mr. Kross认为当我们和自己讲话的时候,我们也在试图用更客观的方式来看问题。我们和自己讲话有两种最主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方式:第一种是工具性自我对话,比如告诉自己要做什么。第二种是激励性自我对话,例如告诉自己“我可以。”而在裹足不前的时候大声鼓励自己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办法了。
一篇发表在社会与行为学杂志上的文章阐述了激励性和工具性自我对话在打篮球时的作用,发现在运球前进时,大声的激励自己会跑的更快。
在自言自语时,我们指代自己时的人称变化也有不同的意味。Mr. Kross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内在自我对话,也就是我们在大脑中与自己的交流时,不同的人称是如何影响我们态度和情绪的。他们发现,当我们用第二或者第三人称时,比如“你可以的”“(自己的姓名)可以的”比用第一人称,如“我可以的”的时候,我们知觉到的焦虑情绪会减少,而且同伴对我们表现的评价也会更好。Mr. Kross认为这是自我距离的作用,也就是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自己。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这种心理距离为什么会起作用:我们和普通朋友或者和至亲讨论问题的情景。在面对普通朋友的时候,旁观者清,我们能够提出很好的意见,因为我们可以和这种经验保持一定的距离。
所以,当你没有头绪急需激励的时候,不妨试着用第二或者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和自己对话,帮助自己摆脱情绪化的影响,找回自己的逻辑和理性。
除了激励性的自我对话,工具性的自我对话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相关的认知技能和任务表现。
比如,当你再次超市寻找某种商品找了半天都没找到的时候,大声的和自己对话说不定能让你找得更快,这可能是一种反馈假设。
“背后的逻辑就是,当你听到一个词的时候,会看到相应的东西”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心理学教授Gary Lupyan说。
根据这个假设,商品的名称和标签会让你联想起它的条目外观,“这个过程帮助你从众多的条目区分中出来”。
Mr. Lupyan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试图验证反馈假设在自我对话中的作用。其中一个实验中,他的团队让被试从20张图片中选择某个指定的图片。比如,从二十随机呈现的图片中选出香蕉。其中一些被试在选择时会大声说出图片的名字。进而验证,说出名字的是否会激活视觉图像。
结果发现,在被试进行搜索之前大声说出“香蕉”的名字的确会加快他们搜索的速度。也就是说,说出物体的名字让被试对物体的物理特征变得更加敏感,使得“香蕉”的形象更加突出。
但是,如果不知道条目所指代的具体物体的形象,自我对话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打个比方,如果你在寻找番木瓜,但实际上你并不知道番木瓜具体长什么样子,那么问自己“番木瓜在哪呢?”就只剩下天然呆的效果了。
所以这个研究指出了,只有在我们熟悉的事物当中,大声的自我对话才有用。如果不熟悉,讲出来反而会减慢搜索效果。Mr. Lupyan最后总结道。
在寻找钥匙或者人群中的老朋友的时候,工具性的自我对话能发挥作用,或者像之前提到的篮球实验中,如果能讲出如何完成运球过人、射篮这些动作的步骤,运动员能更准确地完成这些动作。因为在说出来的同时,你的注意力会更加的集中。对于那些强调速度,力量和能力的任务,激励性自我对话效果更好,而对于那些强调注意,策略和技术的任务,工具性的自我对话则更好。比如按照说明组装宜家家具。
“能够确信的是,当我们面临一项有各种干扰,而且有很多步骤的工作时,自言自语能帮助我们抗干扰,而且不断提醒我们到了哪一步。”Mr. Lupyan总结说。
————我是分割线————
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也是由于我的自身体验,我从小就有记日记的习惯,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中断了两年,这两年当中,我明显感到自己更加容易情绪化。而我在有日记习惯的那段时间,内心却经常觉得笃定。而且,在记日记时我经常采用第二和第三人称来和自己交流。后来我慢慢意识到,日记的过程其实是自我对话的过程,这使我具备了能够跳出自己所在的具体环境而观看自己到底走到了那一步的能力。我想,自我对话的意义就在于,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提醒我们到底是谁。
原文作者:KRISTIN WONG
原文来源:https://www.nytimes.com/2017/06/08/smarter-living/benefits-of-talking-to-yourself-self-talk.html?rref=collection%2Ftimestopic%2FPsychology%20and%20Psycholog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