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觉得自己不够真实,总认为自己对别人、对自己用了太多太多的套路,以至于我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伪。我甚至不清楚自己的根本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些事。我开始怀疑自己。
于是,便找来与王阳明的书读,我看到了王阳明关于一些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真实?
真实就是良知,就是时刻遵循自己的良知去做事,而不是外界环境所赋予的。王阳明平定广西的叛乱之后,听到当地百姓议论当地的匪患问题,王阳明听的异常专注。他知道这个问题他必须解决,他便想办法平定了匪患。丝毫没有考虑到其他的政治因素。而因为此,他也被朝廷中的人抓住了把柄,不听军令,罪不可赦。而后来,王阳明确实因为这件事丢掉了伯位。
还有,在江西平定宁王的叛乱时,遇到了一个喜欢当将军的皇帝。然而,皇帝南巡必然有大量人跟随,这些人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而最后的承受者是老百姓。想到此,王阳明便主动把宁王交给了皇帝,只要皇帝京城,哪怕自己得不到任何赏赐。
这便是真实的王阳明啊,凡事遵循自己的良知,而非外界环境所赋予的。
读完此段,我想起了自己,我的良知是什么?是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还是提升教育的效率?抑或是为了赚钱?坦诚而言,我现在有些迷惘,我并不清楚我的良知是什么。若是依照一年前写的东西,我的存在应该是为了提升教育效率。
可是最近一年,我却受到了很多事情的影响,因为一些人,因为一些环境,选择忽略了自己的良知,去为某个人做些什么。这似乎并不应该是我的良知,并不是真实的我。我甚至开始喜欢上那种名、利、钱所带来的享受。
于我而言,我应该提醒自己,我的良知在于提升教育效率,在于让更多的人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才是本我,才是我应该去完成的事情。而周边的一些小插曲,我想都不及这件事重要,该放弃的东西我不应该再留着,若能得则得,若不可得则远离之。
要做的事情并不简单,任务非常重。我应该集中自己的精力。
2、良知与套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想起一个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作比喻良知与套路的关系而言,便是良知是本、是体,套路是方法、是用来实现结果的路径。
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我们最终会发现,清王朝不在了。因而,虽不全是由于此,但多少有联系。一个流传的说法是,清王朝没有学到西学的精华,未学到其根本,因而不会有大的发展。而日本,不太一样,明治维新时期,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兴办教育,学其根本。如此,可以借鉴。
对于我们而言,不管是良知还是套路,我们需要在良知的基础上,保证我们方法的恰当性和匹配性。何谓恰当,不违法或许是一条底线;何谓匹配,方法应该是和良知成一个体系的,应该是为良知的根本服务的。
王阳明虽然是一个套路极深的人,用兵如神,虚虚实实。但会发现,当他决定剿匪而非安抚时,均是对方失去了良知。既然对方已无良知,又何必用在外面看来有良知的方式去对付对方呢?
显然,是否用套路、用什么样的套路,决不可一言蔽之,需要看具体的对象以及对象的特点。
因而,良知是内核,套路是生长在良知之上、用来辅助实现良知的路径。我们不能丢的是我们的良知,良知丢了,便什么都没有了;在保证我们有良知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来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我们的良知。
稍微有些清晰了,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