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刷到过这样的视频:一个国外的黑人小哥测试与路人握手,结果绝大数路人选择了拒绝,拒绝的人表情有的显得冷淡,有的显得厌恶,最终只有1、2个人选择友好握手,对于那些友好握手的路人,黑人小哥会送他们一个苹果手机,这些路人会表现出意外的惊喜。
一开始刷到这些视频觉得挺有意思,似乎是在传递正能量,作者在表达人与人之间一种信任和善意。后来看到国内一些博主也开始纷纷效仿,制作类似短视频,同路人碰拳,路人有的是保安,有的是服务员,有年轻的,有年老的,视频中大多数人选择了友好碰拳,对于他们放下戒备的善意,博主则会送给他们一些不同的礼品和红包,表示感谢和奖励,这种双向奔赴的善意,满足了我们对美好的期望。
但当我看了视频下面的一些评论,我才发现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偏见。
很大一部分评论是针对那些友好而发出赞叹,但也有一部评论是对那些拒绝碰拳感觉不友好的人的偏见,比如:看那女的面相,就感觉不是善类;此人必定是福薄之人。
看了这些评论,我开始反思,当我跟随博主的镜头,逐渐被镜头的视角带入其中,看着路人或喜、或惊、又或是嫌弃的表情,不知不觉中,心里就产生了好坏比较,这个人善良,那个人可爱,他冷漠,她无情,一旦如此,道德上的偏见就产生了(不就碰个拳头嘛,这么嫌弃干嘛?人与人之间就该多点信任)。
我们喜欢美好厌恶丑恶是人之常情,但我们的不理智和情绪化很容易产生偏见,看到不友好就会跟素质差对号入座,看到嫌弃就会跟人品差相对应。
缺少包容的氛围,自然就多了偏见的习气。我们从小到大接受各种教育和洗礼,来自学校,来自家庭,来自社会,耳濡目染,长此以往,很多偏见我们浑然不觉。
那如何减少这种偏见呢?其实眼睛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可以多听,更重要的是多思考,大多时候我们需摒弃对眼睛的依赖,因为能看到的往往是表象,看不到的往往是本质。
比如视频中拒绝碰拳的路人,他们的人生履历中可能遇到过很多谎言和欺骗,或者他们经常刷到防诈骗的视频,在美国,黑人的犯罪率相对较高,他们还是“0元购”的常客,因此针对黑人群体,很多人就会多一些防备心,总之,他们的生活经验提醒他们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在镜头前看到的是一瞬间的表象,看不到的是他们人生几十年的过往。以此便断人善恶,必定是偏离了嫦娥一号运行轨道。
更有胜者的视频是这样,博主假装钱丢了,向路边摊卖菜的小贩们借几块钱,一开始几个人有的避而远之,有的骂骂咧咧,有的不屑一顾,最后遇到一个卖菜阿姨笑容满面,愿意借钱给博主,最后博主为了报答恩情弘扬正气,决定把这个阿姨的菜全部买下,还额外送给她几百块钱,并讥讽周围那些不肯借钱的人:你看,好人才有好报!
这个结局似乎看起来大快人心,其实祸害人心。如果你也经常刷到这些视频,建议少看为妙,人生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彰显一个人的善也不用非得踩着一众不明不白的恶。一个人许多不为人知的人生经历我们尚且不明,何况社会教会他们冷漠的背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