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尤兮
1.
小的时候我生活在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参加到了干农活的队伍里,我那时候上学成绩也好,做农活也认真,不少赢得乡亲们的夸赞。那时候妈妈老和我说一句谚语,她说“人骗地,地骗你,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那时候我在想:不就是说认真种田,辛勤劳作就会有更多的丰收嘛!当然我觉得爸爸妈妈都是勤劳的人,每年秋天我一到田野里,放眼望去一片金黄,但是总有一片金色显得更加的沉重,那就是我家的稻田。走近一看,硕大的谷粒整齐的排好队立在稻子的秸秆为他们准备好的位置上,饱满的颗粒使得稻穗被压得弯下了头。一整微风吹过,金色的麦浪袭来,细细碎碎的声音和着虫鸣蛙叫,到处都释放着丰收的讯号。
那时的我目力所及都是辛勤劳作的乡亲们,每到丰收的时候,看到他们虽然背上的稻谷压弯了腰,但是脸上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那时候的我大概明白了,原来奋斗就是为了收获,收获果实,收获喜悦。
这样的一份认知一直存放在的我的脑海里,在我的学习生涯指导着我前进。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就想想爸爸妈妈都在勤奋的做好自己的事,那我也该勤奋的学习,取得好成绩,这才是我的任务。
2.
慢慢的上了大学了,我的认知第一次受到了挑战。走进大学的校门,宽敞的柏油马路两旁种满了金色的梧桐,一直延伸到拐弯的地方。走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新奇,可能是这美丽的校园环境影响,也可能是走上人生新的征程的原因,刚开始每天都是愉悦而激动地,想到即将向着美好的大学生活前进,有那么几个时刻甚至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然而生活不会一直让你美好下去,挫折很快来了。
第一次期末考的时候,考的很糟糕。尽管上课的时候我也认真的听,课后的作业我也有在做。但其实更多地是大家上课,我也上课,大家打游戏我也打游戏,别人happy的时候我也在happy,别人学习的时候我不知道在干吗,反正我就是这个群体里一个和别人没什么区别的人。然而好像哪里不对,期末考的成绩出来,差异产生了。那时的我才如梦初醒,原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得瓜豆也有大小好坏优劣之分啊!
第二学期开学之后,审视过自己,审视过同学,原来每个人的频率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习惯在晚上学习,有的人喜欢在课堂上把所有的东西都搞懂,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娱乐和学习的频次,而我是完全被群体效应蒙蔽了双眼的人。所以我过程中获得了短暂的肤浅的愉悦,却在结果到来的时候发现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过后来,我也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按着自己的步伐来走完了大学的人生历程。
可能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不能被称之为奋斗,但我想大概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大概还是会有一些奋斗的态度或者意思在里面的。
3.
其实大学心里已经有一些矛盾的存在了,但是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显得更加凸出。
从我的到目前的人生经历来看,努力奋斗,然后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这个信念一直扎根在我的心底。当然这也是全中国目前还在全力弘扬的正能量之一,全体中国人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奋斗,开创新的未来,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这句话。
然而在我的心底却还有一个声音,他有时候也会冒出来说一句:平凡的生活不需要什么奋斗,只需要你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平平实实的做每一件事,不要去强求自己极力也够不到的东西,那会很累,也不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到了标榜为奋斗,而后沾沾自喜。
这两种思想时不时的在我的脑海中打架。有时候我会不自觉的拿我们国家和欧洲相比,看上去总是我们在一路奋斗,虽然这个过程中有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我们也取得巨大的成功,从目前的蒸蒸日上的国际地位就可以看得出来。
而欧洲给我的感觉是另一个极端,相对而言我们讲究集体,而欧洲比较强调人权,讲究个人。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产能远远的不能和我们相比,他们的劳动强度也远远比我们要小(相对而言)。这就造成了一个错觉,欧洲人都很懒散吧,没什么事业心,也不想奋斗!
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不排除确实会有这样的雇员拿着高的薪水做着强度不太高的工作,更多的时间是在享受生活。而其实要想有所成就,很多人还是活的很紧凑而且充实。前两天在油管上火了的剑桥的小姐姐po出的视频记录了她日常的学习任务,每一天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就是这样的努力,最后在期末结束的时候她拿到的成绩还是二等生。或许她可能是个个例,但是想想最近拿了诺贝尔奖的欧洲人,这些极具含金量的东西可不是随意就可以发现的。厉害的人的生活总是惊人的相似,而平凡的人只看得到他们轻松地一面。
4.
我想不论亚洲人还是欧洲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休闲能够获得快乐,也相信低劳动强度人的寿命可以更长,但是我更相信成就感所带了的喜悦,这种喜悦将十倍甚至百倍的深刻与持久相对于休闲所带来的快乐。
奋斗从来不会过时,他一直都是人生的主旋律。差别在于你是否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可能中西方的奋斗最大的差别也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