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吐槽一下这个对内向者充满恶意的世界了。
毫无疑问,这是个被外向者统治的世界,作为一个内向型的人,在与外向者正面交锋的时候总是吃亏的时刻较多,虽然近几年内向者的优势这个概念渐渐流传开来,给予了内向者更多的褒奖和肯定,但从我这个普通人的视角向外看,见得更多的还是对内向的忽略和否定。
作为一个内向加死宅的路人癸,权且列举一下成长过程中接收到的恶意吧。
这事非得追溯到小时候不可,性格这个东西都说是天生的,并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路人癸成年后是个内向加死宅,可以想见二十多年前也是一个内向敏感的小孩,都说,会叫的小孩有奶吃,我想给它改改:会叫人的小孩有赞点。“叫人”是家乡的土话,也就是会喊人,见到叔叔伯伯阿姨不管是亲戚还是邻居熟人等等特别会主动打招呼,这事对小时候的我来说就是噩梦,就是对“主动打招呼”这事难为情,有时候是不好意思,有时候是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对方,就这一点破事,这就能成为邻居熟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妈不止一次收到过邻居们对我不主动叫人的“控诉”,更操蛋的是,我爹妈也经常在我不主动招呼人的时候刻意贬低打压我,而那些嘴甜的外向小孩们,就此能得到那些无聊大人的表扬。
好吧,不得不承认,其实这事是我童年的阴影之一,你要知道,这世上有嘴甜爱表现的小孩,也有性格内向柔软的小孩,那些无聊的中年人只凭借叫人不叫人就对一个小孩叽叽呱呱指手画脚,真是无趣又没见识,好在路人癸我长大了,长大后的我只想对这些人翻一个白眼。
内向型遭受到更强烈的恶意,其实是在面试的时候。我被人面试过,也面试过别人,我毕业时参加过现在广泛流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也曾经做过校园招聘时无领导小组面试官。就想说说这里面看到的对内向者的恶意。
你内向,那么毫无疑问你在无领导小组讨论时就是吃亏的。因为大多数内向的人不善言谈,不如外向的人那样爱表现,抢发言机会,这种群体的讨论不发言基本上就没有被记住的机会,没被记住就意味着不会被选中,一下子就game over,你的内涵你的技能完全没法展现出来,即使给你机会,恐怕也会因为紧张而展现不好或不够,这真令人忧伤。
好吧,说实话,我当初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挺痛恨这种一堆人讨论的选人方法,正如我的名字一样,我就是一个路人,是一个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毫无差异化,并且还内向,我在这种讨论中接收到的挫败感大概收起来有一箩筐,并且最终我也没在这种讨论中落到什么好。毕业几年后我居然成为了这种讨论的筛选人,我也是始料未及。
说一个更忧伤的点吧,当了无领导小组的面试官,我发现我自己在挑人的时候肯定也是挑那些能主动发言且观点清晰有条理的人,而对于那些在讨论中一句话都不说或者表达较差的人,最终也是被淘汰掉,无法表现自己,就没有机会,真相就是这么残酷。
再加一点,就我自己对几届校园招聘最终获胜者的观察来看,外向型占据绝对优势,内向者不是没有,但占的比例就不提了,甚至对于偏技术类的岗位,比如财务工程这些,招回来的人仍然具备健谈这一特点。这只是我自己观察到的个例,数据类型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当是浅浅谈一谈吧。
不过我自己思考过,是否对于内向的人来说,有必要好好去练习一下口才,去克服自己的短板,哪怕专门抽时间针对这种讨论去做很多练习也是好的,更好的方向是,去选择那些可以用作品说话的专业,这样在找工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自己优秀的作品抛出来,从另一种途径去得到机会,可能更适合内向者的发展吧。
说完面试,接下来说工作,这个范围太广了,我只拿自己的感受谈一谈,像我这种内向的路人癸,当然能和别人一样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但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其实一直有困惑,没办法打成一片,也没办法像外向型那样和领导迅速拉近距离,聚会的时候敬酒之类更是觉得无聊透顶,把自己拉高一点思考一下,下属A和B,工作能力相差不大,但A性格更活跃,与你更有话题,那升职的时候你是不是更倾向于A?
这个对内向者满是恶意的世界,让人改变性格还是挺艰难的,我觉得大概要采取一些迂回战术,不要正面硬碰硬,不改变性格,但可以磨练技能,嗯,我得去思考思考。
������(����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