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感受到、发现自己输出能力很差,想了解一些信息来解决我这个疑问和短板。后来发现内容有点多,所以决定专门放在一篇来记录这些信息。
问题举例:我的英语是过了四六级的,虽然不能说很优秀,但是在英语学习这个方面,我已经努力了不少。但是我还是没办法写一篇好的英语文章,没办法流利地跟英语使用者交流。每次就算app测试我词汇量到了七八千,但只要用到交流上,我就一个词都想不起来。
后来无意在b站上看到一个老师说的,我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她的举例很有意思:你的眼睛、你的耳朵“学会了”很多词,但是你的嘴巴“没学会”。意思就是你只是在不停输入,但输入和输出并不在同一条路上。
我总结了一下目前想到了长期输出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1)理论能力远高于实践,用俗语说就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2)拖延症状严重,只要让你做点事情,头脑中你就会觉得可以等会儿做,但实践起来你就会觉得很难、很麻烦,迟迟不想开始;
(3)在涉及行动的生活方面长期缺乏正向反馈,导致越来越不自信,活在精神世界的优越中,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
(4)长期缺乏足量输出,反过来作用于输入,导致输入内容更容易被遗忘。
然后我搜索了一些别人的解答,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了一些个人比较认可的建议:
(1)从模仿开始。
很多东西,你以为自己看了就会了,以为已经知其然,其实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最开始时,不管你在什么环境、前提之下,都先从模仿开始。通过模仿来实现换位思考,发现新的细节和问题,从而一步一步来提高、改善。就像写文章,一开始你可能经常找不到好的词语来描述当前的情况或心境,那么你可以尝试模仿名句的结构、背诵喜欢的词句,路是会越来越顺的。
(2)多分享,建立稳定高频的正面反馈机制。
首先你可以跟你的家人、朋友、恋人口头,可以交流你的感受、情绪,或者领悟到的知识,不一定要是非常专业的(有的时候灵感会在交流过程中迸发)。
如果没有合适的交流对象,那么你可以选择在各个写作平台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简书、微博、知乎等。
如果内容太干,你的写作能力又不错的话,也可以考虑把细碎的观点、各种不同的情绪写进小说里。
如果你的声音好听或者会剪辑,也可以考虑做成音频、视频发布到合适的平台上。
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正面、高频反馈机制。(如果你想让别人跟你分享或者认可你,结果收获的都是负面评价的话,那么建议换种方式,不然会反过来打击你的兴趣和信心)
(3)拒绝完美主义,放低开始的门槛。
多萝西娅在《成为作家》中,写到过这样的一段话:
拖延不动笔或是写不下去,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是:等待灵感火花迸发的依赖心理。通常情况下,这样做是为了追求完美的、理想的结果,就像总也等不到天光大亮一样。有的时候(但是很少会这样),这是一种微妙的虚荣心在作怪,容不得半点被拒绝的冒险。在预先没有十足把握写出大受欢迎的作品时,他宁愿不写。
很多人在过去的经历中,一直扮演着完美主义的“人设”。所以一旦重新开始或者在不熟悉的领域摸爬滚打时,会非常厌恶开始或者实践。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天才也需要不断学习。如果你不愿意在熟人面前丢脸,那你就找个马甲,在网上实践。但是千万不要不实践,总待在自己的安全舒适区,然后就会出现我前面提到的各方面负面结果。这个属于个人自己的心里人生问题了,要靠自己给自己做好思想工作。
(4)尝试寻找一个适合的启蒙引导老师。
写作也好、演讲也好,很多时候,光靠自己是很难在短时间快速上路的。所以有条件的话,花点钱、花点时间,找个适合自己的启蒙引导老师,先上路,把某个领域、方面的实践培养成习惯,让身体有所适应,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擅长或兴趣爱好垂直深入。
(5)强制输出,提高对生活的感知。
比如:情绪方面、生活细节、工作内容、个人感悟、两性生活、儿童教育等各种方面都可以成为你的思考素材。一旦你逼自己定期输出一定量的内容,你就会不断地回忆今天/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不一样的,今天这些事情可以不可以写下来分享。再进一步会思考:怎么样写下来别人看起来会更轻松?如何将自己的表达精简等。
目前了解到这么多。个人计划从写作、练字等感兴趣的方面开始实践,如果有所感悟,再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