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开展调查研究是为了摸准问题实情,把握问题本质,找到问题解决对策。但是很多人面对调研任务却无从下手,“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调研前毫无准备,调研中毫无章法,调研后缺乏总结研究,这样便与调研的目的背道而驰了。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实现调研的目的呢?
一、调研前,精心谋划做足功课
(一)充分了解调研课题背景。如今的调研课题无不是复杂繁琐的,蕴含着丰富的背景知识,如中央、省、市、县政策背景、国内国外实践案例背景、前人调查研究成果背景等。因此,调研前要有意去了解相关背景,做到调研时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人。要吃透上情,深入学习与调研主题相关的中央、省、市、县部署要求、领导讲话等,弄清各种规章制度文件精神,拿准什么是政策鼓励的、什么是政策禁止的、什么是政策尚未明确的;要学习外情,认真学习与调研主题相关的各种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国外其他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要摸准内情,要对调研主题相关的本地面上情况、历史沿革等有了解,调研时才能聚焦存在问题,进行深查细究。
(二)提出调研提纲。为了调研能够顺畅开展,取得预期成果,要提出具体可行的提纲,“照章办事”,有序推进调研各项工作。明确调研目的和主题,定好靶子,才好搭弓射箭,才便于整个调研过程紧紧围绕调研目的和主题开展,集中火力,深入挖掘;明确调研对象,调研对象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同时还需要兼顾特殊情况,此外调研一个问题,要同时考虑涉及该问题的多方,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对象样本,只有调研对象选取合适且完整,才能尽量客观全面的反应问题的全貌;明确调研方式,综合使用多种方式,以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对每个调研方式,要作出具体的操作实施安排,传统的调研方式有文献查询、问卷调查、座谈会、一对一访谈、实地蹲点调研、体验式调研、跨部门联合调研、委托专业第三方调研、案例分析、专家咨询等,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产生了很多便捷的调研方式,如在线交互、大数据分析等,但是利用互联网调研时应注意网上调研对象往往是互联网活跃分子,那些在网络社群中不活跃、或根本不使用互联网的那部分人的意见就有可能被淡化或忽视;明确调研的时间安排,“十月怀胎调查研究、一朝分娩解决问题”,很多复杂疑难问题,要想查清弄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可以按照调研前、调研中、调研后三大阶段,再针对每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进行细化,对每个阶段,什么时间做什么,有多长时间进行大致安排,使调研有序开展;明确调研人员,根据调研课题内容和任务量,确定参与人数和结构,合理的人数和结构,能够保障调研顺畅高效开展,事半功倍,要有一位善于把控全局的领导,统筹整个调研工作,要有一些熟悉业务的骨干,调研时能够更加深入挖掘,要有写作经验丰富的人,全程参与调研,调研获取的资料、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都要需要经过他的润色总结,形成准确全面严谨的调研报告。
二、调研中,求真务实挖掘信息
采用各种调研方式听实话、察实情,聚焦调研主题,深挖问题,“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从多个维度构建对问题的认识。要增强走基层的脚力、察民情的听力、看问题的眼力、谋对策的脑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
三、调研后,实事求是总结分析
(一)辨别资料。要辨别材料的真伪,数据是否准确等,可以通过多方印证,向分管部门核实等方式辨别;要辨别材料是否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往往受访对象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看问题,因此难免存在偏颇,通过对同一事物的多方参与者,收集不同角度的材料,建立起立体客观的认知;要辨别材料与调研主题的相关性,如果与调研主题关联不大,完全可以摒弃掉。
(二)起草报告。调研报告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反应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推动问题获得解决。因此报告起草应当注意,不仅要报喜,还要报忧,客观真实反应现实情况,要敢于较真碰硬,对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预警”,提出对策建议。一篇好的调研报告要做到立意高、切口小、情况真、内容实、分析透、对策准,要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和走向进行研究,发现规律,以定量分析,利用相关数据、图表等,使说理更具说服力;坚持辩证、全面的分析问题,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看到事物的反面,既看到事物矛盾的一面,也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客观地反应事物的全貌;坚持旧事出新识,着力用新材料得出新概括,从新角度提出新思路,使人耳目一新,避免老生常谈,缺乏新意,也无价值;坚持问题导向,所提对策建议,要具有可行性,能够落地推进,切实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