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妈妈鼓起勇气,把在家帮忙带孩子5年的保姆辞退了。
一发布消息,很多小区内亲近的朋友们,纷纷发来关心的微文。
“你怎么把保姆辞了啊?有没有再请?”
“你要考虑清楚,你忙得过来吗?”
“没有保姆的日子,你能习惯吗?”
“你不请了啊!!你家保姆,带孩子很棒,快点介绍给我!”
面对各种声音,妈妈只想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辞了就辞了呗,不就是家里乱点,脏点,孩子没办法吃好吃的家常菜呗!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源于妈妈对罗森塔尔效应的了解!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再分享武志红老师的一个例子。
他的广州工作室的一位老师,就是这个效应的实践者。二十多年前她儿子出生,虽然她当时并不知道罗森塔尔这个概念,但她对儿子的教育却在无形中印证了这个概念。
当时的她觉得,自己丈夫很爱批评人,而她虽然在言语上喜欢夸奖别人,但内心还是比较苛刻的。这样的情况让她担心,儿子会在他们两人这里得到太多的批评和不认可。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能找到一个由衷喜欢她儿子的保姆呢?
后来,她果真找到了一个这样的保姆,保姆打心眼里喜欢她儿子,见到小家伙就眉开眼笑,开心得不得了。
虽然保姆没多少文化,但她的这份喜欢和满满的开心,给她儿子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而这个,可以说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收获的宝贵礼物。果然,在这样的积极影响下,他的儿子非常优秀,刚从清华大学毕业,接着就去了美国最好的学府读研究生。
通过这个故事,你可以看到,父母作为一个能给孩子带来重大影响的权威,发出一些有意识的积极期待,还不算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所以,比积极的期待好上太多个层次的是,满满的喜欢。
在生命最初,就遇到这样一个满心喜欢你的人,是最好的命运馈赠。
家里保姆,确实也真心疼爱三宝。但是,每当三宝和二宝吵架,保姆总护着三宝,批评二宝。这影响到了二宝的情绪。
家里保姆很爱干净。但孩子贪玩,衣服上总经常弄脏,这也增大了保姆的工作量。保姆为此也是经常批评孩子。
妈妈自己有学习,有做个人成长,有时候也会把育儿理念分享给保姆。
如,不要介入孩子之间的相处,即使是吵架;衣服脏了,可以洗干净的,要让孩子去充分体验;在最简单的生活技能上,不要动手去帮助孩子,比如,喂饭。
但是,保姆几十年根深蒂固的观念,没办法接受,无法转变。有时,也会就教育孩子方面,和妈妈出现分歧。甚至,超出界限。
慢慢地,妈妈有觉察到这部分对孩子的深层的影响,所以,在五年后,还是选择辞掉保姆。
单纯想,让孩子在一个单纯的统一的教育基调声音中成长,虽然会辛苦点。
所以,选择帮忙带孩子的保姆,第一标准,就应该是能打心眼里,对孩子有满满的喜欢,满满的夸赞。至于做饭好不好吃,打扫干不干净,反倒是其次的。
以上为三宝妈妈的原创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