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原本计划去参加一个聚会,作为新手开车的我,方向感极度不好,原本要去北湖北路,愣是绕了大半个南宁,好不容易开到了目的地的附近,结果因为修路,导航结束又不清楚具体地点,于是乎自己又把车开出来,绕来绕去,眼看着约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心急如焚,结果绕到中华路的时候追尾一个姐姐的车。担心交通拥堵,紧急下车处理事故,前后跟撞车的姐姐仅交流了一分钟的时间,留了个电话,双方就把车开走了。事后联系了4S店负责车险理赔的人员,到快速理赔点办理了事故责任认定,一系列搞完下来,事故的第二天就把车开到了4S店维修,整个过程很畅快。
修车的第二天,4S店负责维修的一个主管给娃他爸发来一个消息,把他拉进了一个维修的服务群,六对一的服务,每个维修环节汇报进度。
作为消费者,也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着实让我感慨了一番品牌背后传递的服务内涵,以及超预期的服务体验。
我们购买某种商品,除了产品本身带来的直观感受外,更多的是一种服务体验(或者说心理体验)。
◆ ◆ ◆◆ ◆
作为保险行业的服务人员,在我的从业生涯也遇到过很多客户或者朋友,喜欢货比三家。这个是人之常情,包括我自己在内,购买一些大件物资或者重要物件的时候会做一些挑选和对比,但最终发现我选择的落脚点都是放到了品牌身上,不管是服饰类、家电类还是其它的,都会选择一些信誉比较良好的有品牌服务的商家,因为我始终相信品牌的背后是信誉和看不到的一些服务,可以为我省掉一些“隐性成本”。
保险产品相对于传统看得见摸得着,买了就能用的商品不同的是,它是以法律契约的形式存在的一种法律关系。理解的简单直白点,有点像一种对赌关系,比如购买了人身保障类保险,像意外险,健康险,终身寿险这些,如果未来发生了合同约定的人生风险,则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的约定赔付给被保险人一笔保险资金。
它购买的是未来,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疾病、意外等等不确定性事件的风险转嫁出去,转化成我们相对可控的和可承受的确定性。它购买的意义就在于拿走我们的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帮助完成我们的心愿。
而保险代理人是保险公司服务客户的纽带和桥梁,保险代理人的重要是售后才能体会,我们这行业有一句话,保单成交的开始,才是服务的开始。
所以选择一个能够认真专注的在一个行业中扎扎实实干的人,也意味着他对这个行业是心怀信仰和拥有着一颗敬畏之心,愿意用自己的努力持续在这个行业精进,也会对客户负责,这个人也会越来越好。
任何一个行业选对了人,也许能够提供的更多额外的服务价值,节省掉很多时间精力成本。这些价值也许不是用钱可以衡量出来的。
◆ ◆ ◆◆ ◆
我曾经都做过很多很多这类”精打细算”的活。
回想我科班出身的财务背景,我自认为还是很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刚结婚初期,买了房子后手上现金流少的可怜,居住的片区菜价贵,曾经干过每个星期大老远的跑去周边的菜市,来回一个小时去采购的事,诸如此类事情刚毕业的前些年还干了不少,但如若用现在的思维来衡量,这个精打 也没有细算太多。
比如以前孩子过生日,我想给她过得有意义,并且低调奢华又有内涵,成本还要低,后来我发现想 要兼顾这些其实还是挺难的。
工作中的精打细算可以依靠模型,而生活中的精打细算,则要复杂的多,我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去年末支付宝账单的整年度查阅上,把我吓了一跳,2019年我竟然在淘宝上买买买花了4万多快钱,现在问我买买买了什么东西,我真的不知道,但是有很多东西确实是”压箱底“很久都没有用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在618、双11各大电商促销日中下的单,我们看似花了很少的价格买到了很多”划算”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很多是在生活中并不需要的。
有的时候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表面的价格,背后可能因为这个低价付出了很多隐性成本。这些隐性成本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说我们的精力,健康,人情,时间,这背后的逻辑是我们为低价而买的时间、精力和人情的成本单,而这些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不计入成本代价的考量范围。
◆ ◆ ◆◆ ◆
经常看到一个观点,“免费的东西最贵”。
原来我并不理解,现在视时间为生命的我,特别特别的认同,我工作之余,喜欢翻阅一些书籍、文章或者听一些课程,现在很多专业的论坛或者我平时喜欢的APP,像吴晓波频道这些,都是收费课程,我当时觉得很贵,舍不得,但实际上后来发现,当我去找各种免费途径和各种免费的资源获取 到的信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收获的认知不一定是对的。
所以我开始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内涵。专业的领域,找到那个领域的优秀人士,交给他们或者学习他们就好了,有些全国性的知识频道,已经集合了所有国内各个领域顶尖的师资力量,我为何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去找别的资源呢?想明白了这些,我的消费就变得很理性,我的选择也不会错。
—END—
姐妹花妈妈尽心的天蝎座妈妈
管理学学士、理财规划师
大学毕业后,专注保险事业5年
一名走心、有温度的职场妈妈
欢迎添加个人微信"Lzhq1141007"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