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们的信第六十一封:事实与观点。
硕硕、畅畅你们好:
咱们继续《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今天咱们聊一些事实与观点的问题。这一节作者讲了说话的几种类型,我看了没有感觉,但让我想到了事实与观点这个问题,所以呢,就按照我的想法跟你们聊聊。
我们说话时大概率不是在讲事实,就是在说我们的观点。就好像今天是晴天,这就是一个事实。因为判断晴天有非常清晰的标准,并且我们大家也都认同。但要是说我感觉今天暖和,这个就是个人观点了。因为每个人对于暖和的标准不一样。对于生活在北极的人来说,可能零度他们就认为很暖和了。但对于南方人来说,零度就是非常冷的了。主观的感受是没法统一的。他是根据具体人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决定的。
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就是产生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教室或者在车上,有的人感觉热,他就要开窗。但有的人感觉冷,他就不想开窗。这时矛盾就产生了。这就是人们可以对晴天或是阴天可以有共识,但对于是冷是热就很难达成共识了。
我跟你们聊这个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你们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个人观点。其实分清事实与观点并不难。难的是你不用自己的观点去要求别人。一个事实很容易让他人认同,但你的观点就很难让他人认同了。对于事实相对容易说的清楚,但对于观点就很难,或是根本就说不清楚了。
观点来自于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经历都多少有些不同。就拿你们姐妹两个,都是我和你妈的孩子。但是你们年龄不同,所以导致了你们的成长经历会有不同。那么你们对于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观点就很正常。姐姐经历过的事情,妹妹没有经历过。你没有经历过,你也就不大可能会体会到。
我跟你们说这件事,就是希望你们以后和人相处时,不要习惯性的拿自己的感受去要求他人。做人要多一些理解与包容。要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们一样。在你看到他人不同的行为与听到他人不同的观点时。不要急于肯定或是否定,要多思考一些他为什么会那样。如果有必要,要对他人多些了解,然后再去下结论。也就是说,千万不能上来就用自己的视角去定义他人。我们的观点只是我们自己的观点,并不难代表所有人。同时我们的观点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他只能代表你的经历,代表不了他人。
如果要想减少生活和将来工作中的麻烦与矛盾,你们在表述过程中,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你们的观点。千万不要混淆了两者。这里我想到了一个视角,那就是不能把自己放到那个受害者的视角,而是要把自己放到那个主动解决问题的视角。再或是说你应用一种强者思维去看待问题。遇到了问题不能是等,或是期望他人来帮助你解决。你应该是主动的寻求如何解决问题。或是你解决,或是借助于他人帮助你解决。总之就是当你处在问题当中时,一定要主动的推动问题的解决。而不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受害者,等待别人来帮助。
还有就是你也千万不能认为你所感知到的就是事实。如果我说你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这个还容易理解一点。因为你们知道你们会犯错,所以你们会主动怀疑自己的观点。但如果让你们质疑自己看到的事实,这件事可能就有点难度了。因为人们就是习惯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真的是这样吗?不见得吧,就拿魔术来说,你所看到的是事实吗?所以在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其实也有一部分是人家故意让我们看到的。那么这部分是否是事实,就需要我们多方求证了。不能轻易的就相信自己多看的就是事实。
其实现在和你们说这个你们感受不会太深。再过几年你们应该就会有感受了。当你上过几次当,受过几次骗,你们自然就会对一些看似是事实的事情有些怀疑了。所有这都是人生经历,经历到了自然就会产生相应的想法。我不会强求你们怎样做,我所做的只是在画地图,把我经历过的画出来。如果将来你们经历到了,至少会有个概念。或是为你们将要经历的做个前瞻,让你们有所准备。
突然想到了一个词,批判性思维。具体今天就不不讲了。只是告诉你们这种思维方式非常有用,反思与质疑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实践。
今天没有想法了,不写了,明天继续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