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出差了,朋友问去了哪里,我说吉林。长春?朋友说。我用了问号,但朋友确实是用肯定的语气“说”的。
我不由想,如果有人告诉我去吉林了,我的第一反应也是长春吧。其实先生去的是吉林省吉林市。
因为是省会,因为是吉林最有名气的大都市,长春成了吉林的代名词。好像去吉林就是去长春,而去吉林市是必须说明白的,或者说吉林市或者说吉林省吉林市。
去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城市不说清楚一般人还真得好好想想这个城市是哪里的,当然,吉林市除外,因为它和省同名,说吉林市稍有常识的人马上会想起它是吉林省的。
有个谜语,谜面是酒柜,打一城市。您能猜出来吗。猜不出?如果您是那个城市的人呢?也猜不出?好吧,我提醒您一下,这是个遥对格谜语。
先把猜谜放下,咱还是说旅游和创业的联系。
说到旅游您最想去哪儿?我想到西湖看看还想再走一次长春湖。您知道长春湖在哪里吗?在长春?错!
它在栖霞市,它在烟台栖霞市,它在山东烟台栖霞市。
知道那个谜语的谜底了吧,对了,谜底就是烟台。
烟台算比较有名的城市,一说您可能马上想到它在山东,如果说栖霞呢?您也许根本想不起来它在那个几角旮旯。当然也有例外,列外就是您是栖霞人。您是栖霞市人,您会立刻想到烟台栖霞,您是栖霞区人您会立刻想到南京栖霞。
人人说创业难,要我说创业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有背景的创“大”业,有背影的创“好”业。
何为“大”业,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那都是大业。您要说了,万达够大吧,王健林也创不了中石油那么大的业。阿里巴巴够大吧,马云也创不了中国移动那么大的业。也对,有那么大背景的毕竟不多。那我们就有多大背景创多大业,有吉林省山东省那么大的背景就创吉林省山东省那么大的业,有吉林市烟台市那么大的背景就创吉林市烟台市那么大的业。业“大”了,不怕人不记得您,起码,“局部”人民会记得你您。那您就算成功了。
但是如果您只有背影就只能创“好”业了。何为“好”?当然西湖为好,而且要是杭州西湖,其它西湖免谈。至于长春湖什么的,您还是别创了,创了也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老老实实打工。
创大业难,创好业容易。日本一个只卖两款点心的小店一年赚两千多万人民币。
相信90%的人都能创个只卖两款点心的业,但一年挣两千万的不多。因为许多创业人不讲“好”只讲“钱”。用最便宜的原料,不钻研业务,能省则省,得过且过。
从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卖馒头的(大概是卖馒头的,到底是卖什么的忘了,朋友们领会精神吧),馒头做的很差劲。有个买馒头的问:“你做的这么难吃,人家吃过一次再也不会来买了,买卖还做不做?”卖馒头的说:“中国这么多人,一个人上一次当我就有的赚。”原文写的是“上当一次头。”不知是哪个地方的方言,为了说明白我翻译了一下。从一些商家对自己产品质量的要求不难看出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这就是许多只有背影的人创业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将你的“业”创“好”很难吗?一点也不难。既然说到馒头,那就还以馒头为例。现在街上卖的馒头又大又白又软,但是不好吃。有人说买的不好吃,自己做的也不好吃,又黑又硬,难以下咽。非也。吃不惯街上的馒头,我自己学着做馒头,开始做的馒头确实又黑又硬,即使“摆渡”了许多“馒头经”也做不好。看着馒头达人们分享的馒头图片心里一百个不服,我就不信别人能做好,我做不好。我一次次摸索,放多少酵母用多少度的水发面?揉到什么程度?醒到什么程度?老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勤奋有心的人,现在无论软面馒头还是硬面馒头我都能做的又白又好吃。街上的馒头白是熏出来的,软是膨松剂制造的效果。我的馒头白是揉出来的,软,呃,软是针对软面馒头,面发的火候醒的火候合适软面馒头就软,硬面馒头则要用筋道来形容。
又有人说了,你拿个馒头做例子,难道人人都要创馒头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业吗?当然不是。如果都做馒头,做的再好,也都要饿死。你可以做饼做点心,它们都比做馒头技术含量高。既然你创了有技术含量的业,那么我相信对这“业”你是内行。既然如此,为什么你不把它做到最好呢?用心啊!研究啊!把它做到最好啊!
还有人说了,不用做到最好,差不多就行了。其实也不是不行,用差不多的产品赚差不多的钱,实在是我们这个社会除了“上当一次头”外另一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是杭州西湖兴旺,其它西湖也能存活的原因。至于长春湖许多年来也存在着,是因为它素有“胶东天池”之称,是烟台市重要的水源供给及保护地,没人敢把它怎么地。但是如果你创的业象长春湖,一年到头除了路过的没几个人去,早就死翘翘了。
回到题目吧,如何将旅游和创业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旅游可以去西湖-任何一个西湖,也可以去长春湖。悄悄告诉您,长春湖很美,不信您“摆渡”。但是创业你只能创西湖,而且是杭州西湖。
有背景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