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篇(一)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

阅读书籍: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 by (日)菅原道仁

核心观点:大脑天生懒惰,因此需要用多巴胺控制法激活大脑的行动力,将“不愿行动的大脑”转变为“主动行动的大脑”。具体步骤如下:Step1、自我暗示,Step2、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Step3 促进多巴胺分泌。以这3步为1个周期,反复循环,就能将多巴胺控制法转化为习惯。

据书中所述,根据美国科学杂志《大众科学》2017年的报道,“年初设定目标”的习惯最早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代。早在公元前,人类就开始不断重复“年初设定目标然后失败”的行为了。看到这句,简直哑然失笑,原来人类对抗惰性,尝试自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然而,看到下一句又开始释然,“做不到并非自身能力不足,而只是大脑不想做罢了”。由此作者引出他的多巴胺三部曲,宣传不用借助外界刺激,就可以完成大脑重启,简直太燃了。如若不是作者有学术背景,恐怕我又要以为是一本心灵鸡汤了。

虽然书名是超级大脑的七个习惯,可读完全书,印象深刻的并非耳熟能详、不痛不痒的七个习惯,而是多巴胺控制三步法。此外,因为作者的脑神经背景,书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心理学名词。

第一步自我暗示一直是我的弱项。虽然听说过安慰剂效应和库埃疗法,知道to achieve, you must believe,却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根本不敢dream。看了这本书,我也会试试这个神奇的疗法,每天在放松时刻,对着自己说20遍“Day by day, in every way, I'm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要改变自己的状态,有所突破,也许就是要尝试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第二步,分解目标。目的在于可以更加频繁地品味到成功的喜悦,即踏踏实实地积累小小的成功体验。在这种情况下,目标是否重要,是否达成并非首要,要不断地肯定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当然,大脑为了再次体会到这种成功的喜悦,主动性会更强。但是,作者也提出,受外部动机驱使设定目标时,即使采用多巴胺控制法,也难以做到持之以恒。所以,真正链接到内心的需求才是坚持的动力。当然,最初以外部动机促使良好的习惯,然后诱导内部动机转变为主要动力来源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外,从脑科学角度而言,想太多确实会严重阻碍工作进度,造成拖延,“火速”“冷不防”才是开始工作的最佳方法。比如,必须给棘手客户打电话时,如果总是做太多的心理建设,或者频繁找各种借口,到最后很可能这个电话就不了了之。我的实践证明,趁大脑反应过来之前行动,听到闹钟响,什么也不想,立马起床,就能成功实现早起。如果一会儿想“呀,昨晚没睡好”或是“再赖一会儿床应该也来得及”,那多半就会沦为大脑的奴隶。只有你的身体、你的“行动”才能成功启动大脑的干劲开关。为了实现“立刻行动”,无论身处怎么样的环境,必须先动手做。通过工作活动身体,启动大脑的干劲开关,激发干劲。该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工作刺激”,最早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埃米尔·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提出。为什么投入工作就能产生干劲呢?从脑科学角度分析,通过“动手”,工作信号传递至大脑的腹侧苍白球,然后进一步刺激“伏隔核”(神经细胞的聚集体)。换言之,“干劲开关=伏隔核”。

此外,还有一个神奇的“趋近成功法则”(law of the approach gradient)。人类普遍具有一种倾向:往往越“接近终点或目标”时,注意力越集中。所以,“即使完全不感兴趣,也请借助工作刺激之力开始工作,最后再利用趋近成功法则,高效率且心情舒畅地完成工作”。

第三步,促进多巴胺分泌。大家都知道多巴胺被称为“快乐物质”,可以让人产生愉悦感。人类一旦体会到目标达成之后的成就感与充实感,为了再次感受这种愉悦感,大脑会增强对该行为的学习兴趣,提高相关部位的活跃度。这种倾向被称为“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反过来说,一旦享受过成功的喜悦,大脑就会牢记这种愉悦感,独自进行强化学习。此外,多巴胺还与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睡眠、学习等各种人体机能息息相关。其中,与“干劲”关系尤其密切。如果一直无精打采,对什么事都毫无兴趣,可以试试先从多巴胺下手。作者也提到了散步对创造性思考的益处,需要注意的是,在追求发散性思维的测试中,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效果更好,而在需要专注思考想出唯一正确答案的测试中,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何促进多巴胺分泌,作者提了很多零散的小点,分布于七个习惯当中,总结一下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

一、多巴胺控制法持续高效的秘诀-去习惯化。人会对行为本身产生厌倦感,自然也会对奖励产生厌倦感。事实上,迅速“习惯”刺激正是大脑的工作之一。即使已经对某一刺激形成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又会重新做出反应,该现象被称为“去习惯化”(dishabituation)。例如,给婴儿呈现某个物品时,一开始婴儿会一直盯着看,因为婴儿喜欢新奇的事物。当连续呈现同一个物品时,婴儿逐渐习惯了该物品,不再做出反应。这就是“习惯化”。如果变换新的物品呈现给婴儿,婴儿将重新做出反应。因为婴儿知道此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完全不同”。这种对新异刺激重新做出反应的现象即“去习惯化”。所以,只要了解大脑“总是渴望新奇刺激”,向大脑连续不断地展示感兴趣的对象,这才是“持续生效”的多巴胺控制法

二、运用游戏化防止思维公式化。所谓游戏化,即指将“游戏”融入工作。为了调动个人积极性,使自己自发地朝着某个目标前进,可以运用游戏化思维让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脑科学研究也证实了游戏化思维可以推动大脑运转,促进多巴胺分泌。以下“运用游戏化思维的4大要点”出自麦戈尼格尔女士2010年的演讲词——《游戏创造美好生活》(Gaming Can Make a Better World)。 ①成功在即的乐观心态(Urgent Optimism); ②社会关系网(Social Fabric); ③快乐生产力(Blissful Productivity); ④史诗级意义(Epic Meaning)。游戏化的案例包括:在不同寻常的地方工作;自由变换工作顺序;将小小幸福设定为奖励;以缩短时间、效率化为目标;与小伙伴分享喜悦;实现达成度的可视化。所以,偶尔在咖啡厅写文,设定三小时写完2500字,奖励自己稍后和好友看场喜欢的电影,写完后在简书写文,将成果可视化,这些都会让人脑产生游戏化的喜悦。

三、从他人与自我两个角度获取适度的“认可”。这需要提及尊重需求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所谓“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即指希望“获得他人认可、他人尊重”的心理。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将需求分成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尊重需求排在“第四层次”。当被他人称赞、被他人感谢,或者体会到“实际为他人做出贡献”时,大脑也会分泌多巴胺。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即“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尊重需求是一种“不自由”,因为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那最终将“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对于自己的人生,你只能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然而,从科学角度而言,“希望获得认可”非常正常,甚至有专家将其形容为大脑的养分。森塔尔教授发现的“赞美效应”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即指由于受到他人期待而使学习、工作成果提升的现象。尊重需求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获得他人认可”的“他人尊重”,另一种是“自己认可自己”的“自我尊重”。为了促进多巴胺分泌,从他人与自我两个角度获取适度的“认可”至关重要。

四、为“自己举办发表会”。这是本文我比较喜欢的部分。在日本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中,所谓“晴”(Hare)是指仪式、祭典、节日等“非日常”的活动,而“亵”(Ke)一词则指代平时的日常生活。人们正因为拥有向他人展示自我、“晴”(非日常)的发表会,所以才能继续努力下去。如果一直过着无聊的“亵”(日常)生活,不仅无法激发干劲,甚至会对生存本身产生厌倦感。人们自古便在“晴与亵”两种场合,通过选择不同的衣服、饮食、住所以及采用不同的举止、用语等方式转换心情,激发生活的新活力。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亦是如此。而我,在读到这段话之后,才意识“仪式感”如此重要,难怪经常觉得没有动力,看来也需要多用一些“晴”的场合为自己激发干劲。

五、利用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契可尼效应)。失败往往更令人印象深刻,所以,失败的初恋往往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德国心理学家勒温针对人的记忆,提出了以下假设:相比完成的任务,尚未完成或因故中断的任务更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扣人心弦之处结束的电视剧,会让观众们更期待下一集,而互联网新闻的写作手法也如出一辙。通俗来说,这个效应指通过后续吸引力,令人完成驱动力的记忆效应。一旦完成任务,紧张状态就会瞬间消失。所以,建议大家采用“拖泥带水”的结束方式,故意半途而废。如此一来,就会增强渴望继续工作的完成驱动力,第二天完成工作的喜悦将转化为大脑的奖励,促进多巴胺分泌,从而获得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将成为持之以恒的重要驱动力。记得听书时,采访一个高产的知名作者,他的秘诀就是写到一半便弃笔休息,所以心痒难捱只盼望第二天继续工作,便是运用了该原理。

六、借助外部力量。麦肯锡日本分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先生认为,有三种方法可以改变一个人。第一种是改变时间分配,第二种是改变居住环境,第三种是改变交往人群,只有这三种方法能改变一个人,所谓“重新下决心”的方法最没意义。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第二种和第三种。努力结交自己憧憬的目标、理想榜样,并给予自己支持冲击的人。因为镜像神经元,我们才会不知不觉中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并付诸行动。如果能因此自发产生“我或许也能改变”,“我也想挑战自我”的想法,便能不断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因为当产生“自己或许能做到”的想法,对自己的期望值高涨时,也会分泌大量多巴胺。所以,要有并非依靠个人力量独自养成习惯,而是借助外部力量即可的思考方式。注册两年的简书只字未写,但最近一两个月每周发文,也是因为“我思故我在”师兄弟和师傅的鼓励以及他们的榜样作用,让我做出了迟来的改变。


除上文所提的多巴胺控制法之外,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其他几点:

一、元认知。元认知是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之一,指对“自我认知”的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的“Meta”意为“高层次”。换言之,“元认知”可解释为:站在更高视角对自我认知(知觉、记忆、学习、语言、思维等)进行认知。如使用无人机从空中拍摄,俯瞰整体面貌(无人机视角),客观观察自我认知。“元认知”也被称为“另一个自己”。距今600年前,能乐大师世阿弥留下了“离见之见”一词。所谓“离见之见”,即指:为了追求能乐的进步,必须从俯瞰舞台的整体视角,客观观察自己的表演。从元认知的角度分析,对于所有人而言,正确把握“自己正在做什么”“真正的终点在哪里”“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与要求”这三点至关重要。如果在重大抉择时,你询问了内心的另一个自己,那也许便是用到了元认知理论。在生活中,学会使用自己的元认知进行反思,有助于调整实际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二、大脑的两种特性:“遵循本能的旧脑”与“充满理性的新脑”。准确来说,一种即“大脑边缘系统”,主要管理斗争心、恐惧等动物的本能情感;另一种即“前额皮质”,主要管理思考未来等人类的理性。充满理性却行动迟缓的“前额皮质”难以阻止或说服追求轻松愉悦且行动迅速的“大脑边缘系统”。为了打破旧脑与新脑的平衡,关键在于“前额皮质”的活跃性。研究证实了“进行深入思考”是调动“前额皮质”活跃性的有效手段。所以,如果缺乏控制大脑行为的超强意志力,大脑就会遵循设定的程序,进行“拖延”。通过深度思考,让理性的新脑战胜本能的旧脑,从而让大脑的构造不断发生变化。

三、大脑处理多重任务的风险。现代社会中,似乎multi-tasking已成为必须,但其实大部分“擅长处理多重任务”的人“只不过在高速切换大脑开关”。任务切换会使工作效率降低40%,也会成为脑萎缩的原因之一。另有观点认为大脑之所以希望处理多重任务,是因为想要获得新异刺激。但作者不建议大家处理多重任务,是因为大脑感觉疲劳,就会消耗比平时更多的能量,消耗能量自然会产生全身的疲劳感。大脑喜欢“处理单项任务”,如果养成了多重任务处理习惯,将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人一旦专注于某项任务,就不容易察觉其他刺激。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非注意盲视”(inattentional blindness),由“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invisible gorilla),变得广为人知。

在结尾部分,作者让大家思考“生命的极限”一词,翻译成拉丁语“Memento mori”,提醒我们“人终有一死”。也许某天早上,突发疾病,也许天崩地裂,人生就此终结。因此,对于那些“非做不可之事”,“感兴趣的事”,便一定会产生立刻动手的强烈想法。对我来说,在低气压时,翻翻自己写的bucket list,提醒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人生价值,希望这样的人生态度,以及这样的态度带来的改变,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