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媳妇烙煎饼
前期写过一篇《烙煎饼》,老婆看网络上烙煎饼的视频,其实就是推销电鏊子的操作示范。既然示范,视频博主烙煎饼的手艺肯定是没的说。
看烙煎饼示范视频,博主边讲解,边操作,刮上糊子,抹平,稍等一会,一张圆圆的,薄如纸的煎饼从鏊子上取下来。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看着烙煎饼太简单了,于是老婆萌生了自己也要烙煎饼的念头。
我劝阻不住,老婆先到小舅家借了一个电鏊子,上手操作了几次,才发现烙煎饼并非如视频中博主示范的那样简单,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遂放弃了烙煎饼的念头。
今天我到下面的储藏室,见旁边的储藏室开着门,楼上的大姐站在门口,我路过打个招呼,同时看到不大的储藏室内摆着一台电鏊子,地上一锅如稠米粥的糊子。
“大姐你这准备烙煎饼啊?”。
“是啊,我都是自己烙煎饼吃。”
“还是自己烙的煎饼好吃,吃着放心。”
“对啊,现在外面卖的好吃的,都不知道加了些什么。”
“我老婆有事出去了,要不然让她过来看看,跟你学习一下”
“哈哈哈!这个烙煎饼很简单,一学就会。”
我习惯一摸口袋,忘了带手机,和大姐说:“我先回家拿手机,拍个照片,先给她看看。”
“好,我这刚插上电,温度还不够,等着升温。”
大姐很爽快地答应,并说:
“哈哈!下次再烙煎饼我先告诉你一声。”
我跑回家,拿了手机下去,这边大姐已经都准备好了。
一间不大的储藏室,宽度正好放下一个一米见方的小方桌和一个座位,电鏊子放在方桌上。
这个电鏊子是凸面的,中间略高一点。比上次我老婆用的电鏊子要大一点。
“你这个鏊子面和原来农村常用的鏊子是一样的,都是铸铁的,我老婆上次用的是不锈钢的,可能不如这种好使。”
“不锈钢的不好使,铝的也比较好使。”
烙煎饼的糊子调配也很关键,我问起这个糊子是什么配料,大姐说:
“主要用面粉,加了部分小米面,用热水烫一下,还加了点黄豆,泡好,用豆浆机打豆浆一样全部打碎,直接加到里面,然后醒发一下。”
“加上豆浆,煎饼也柔软好吃。”大姐补充道。
这时鏊子热了,大姐舀一勺糊子,放在鏊子中间,用一个带有细柄的刮板,把糊子向周边刮匀。第一个煎饼叫做“头鏊子”,目的是先沾沾鏊子面。鏊子面上有一层保护作用的油,开始一两张煎饼通常在农村就是喂鸡或喂猪了。
大姐的操作确实算是烙煎饼的行家里手,到第三个煎饼,完全就达到烙煎饼视频中的效果了。
大姐拾起刮刀,快速炝去粘在鏊子边的残渣,拿起油抹布,轻轻擦干净鏊子面。
拿起勺子,在一盆糊子的一边,在盆子口面积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范围内,斟酌搅拌,看似不起眼的搅动,实则在心里衡量糊子的稠稀程度。旁边有一盆清水,稠了,则加一点水,稀了,则把旁边稍稠的糊子多匀一点。具体的比例,完全就在大姐的心里和手上。
舀起一勺糊子,倒在鏊子面的正中间,另一只手拿着刮板,先向自己的方向刮过来,眼看着快要流到鏊子边,我正担心别流下来,大姐从容地调转刮板方向,糊子沿着鏊子的边缘,如京剧刀马旦的舞台走边,从容地行了一周,到了最后合拢的位置,还剩下鸡蛋大小的一堆糊子。
这时,勺子还在另一只手里,一直举在鏊子的顶上,勺子上滴下零星的糊子都落在鏊子上。勺子接在鏊子的旁边,刮板往勺子的方向轻轻一带,多余的糊子全部落到勺子里。这活大姐干的相当利落,鏊子周边基本没有洒落。
大姐拿起半月形的刮板,将糊子刮平,一张光滑平整的煎饼刮好了。稍等一会,煎饼色泽变白,鏊子上升腾的蒸汽渐少,说明煎饼熟了。
拿起刮刀在煎饼边缘刮起一段,两手捏住煎饼翘起的边缘,轻轻将煎饼揭起来,反放在一边的盖顶上,一张薄如蝉翼的煎饼就烙好了。
我不禁赞叹大姐的手艺,大姐却谦虚地说:
“过去在农村都会啊,我从小就学着烙煎饼。就是现在买着吃方便了,多数人都不自己烙了。”
我说,“烙煎饼这个活看着简单,其实相当考验人的手艺。鏊子冷了热了,烙的快慢,都影响煎饼的厚薄和口味。”
大姐听着我说的还比较在行,也有点得意的说,“楼上的某姐,也自己烙煎饼,那次鏊子不通电了,我说你用我这个鏊子吧,结果在鏊子上烙成了一坨一坨的,哈哈哈!我说,还是我给你烙吧!”
我心里说,这就是过去农村巧媳妇和拙媳妇烙煎饼的差别,这位大姐应该就是农村少有的巧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