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对于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我总向往着安静祥和的小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里的人们每天早晨伴着清脆的鸡啼声而起,平房瓦顶的烟囱冒着热腾腾的蒸汽,唤醒那还睡意朦胧的味蕾。那里的夜晚,远离城市的喧闹,没有车水马龙的嘈杂,也没有明亮刺眼的夜灯,有的是晴朗的星空,和伸手不见五指的街巷。
对于漠河,脑海里曾经有过千千万万种幻想,“神州北极”“中国最北点”……
然而这些幻想一直到了上一年元旦跨年,我才付诸于实现。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于是,在准备功课做好后,我决定了来一次个人旅行,从中国南端往北飞三千多公里,去一探中国最北点——”漠河”的别样风光。
在颠簸四个多小时后,到达了第一站:哈尔滨。当抵达太平国际机场的瞬间,到达大厅显示屏的温度显示-20℃,这是我除在冰箱速冻柜以外第一次感受到的体感温度。至此,我才真的身临其境,才逐渐开始和我幻想中的样子慢慢契合,眼前的一点一点景色,人与事物成为我眼前最真实的存在,慢慢烙进我的记忆。
哈尔滨,是一个以冰雕著称的城市,大街随处可见的冰雕和做冰雕的工人,我边看边感叹,北方的人们抗寒能力实在非一般,三三两两围着冰雕现场侃侃而谈,但最终寒冷还是战胜了我的好奇心,暗暗打哆嗦的我还是多走走景点暖暖身子,免得站久了被识破了是南方人。
在哈尔滨呆了两天就到漠河了,坐了二十小时的绿皮火车,在中国最北车站下了车。
灵魂沉睡着身体却反应灵敏,下车后感觉比在哈尔滨更冷了,车站显示实时温度-25℃。没过一会儿,呼出来的空气在睫毛上凝结,不得不用手去清除掉,否则影响视力和容易伤到眼睛。
坐上包团的小客车,与几位团友一路高歌,向着最北的路前进,寻找最北点。
白桦林,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那一刹空气都是纯净的,躺在干净的雪地里,抬头仰望天空,横七竖八的树枝交错,错落有致,别是一番风景。
晚上我们就到了北极村,感受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第二天我就开始往回哈尔滨的路上了。并结束了这五天的旅程。
经过这五天的旅程,最大的感悟就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你工作压力大了,感情遇到什么困难,是时候找个时间给自己放松放松,适当作出心态调整。
2019,期待下一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