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示号(∗●△□◇☆★)
标示号用在分条列举的文字前面起分列和提示的作用,或用在作者姓名前引起读者的注意。标示号的形式比较多,可用于标示语文著作中的病例。例如:
∗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净整齐。
亦可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
世贸组织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
☆在134个现有成员中享受无条件、多边、永久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
☆发展中国家可享受一定范围的普惠制待遇及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大多数优惠或过渡期安排。…………
(文岗《WTO给中国百姓带来什么》)
亦可用于分列各项的结尾,目的都是为了使文字醒目,引起注意。例如:
生财小诀窍不断从薪水中拿出一部分存入银行,5%、10%、25%都可,反正一定要存。
◇信用卡只需留一张,能够证明身份就够了。欠账每月绝对还清。
◇…………
(《每周文摘》2001年10月2日)
还可用于文章作者名标注前,常见“□”,“■”,“〇”,“●”,“☉”等。例如:“热了电脑 冷了电影 ■本报记者 杨永林”,“印地安人营地 ●海明威”。
曳引号(﹏﹏)
曳引号又称作声浪号、象声号等,写在一行的中间,用一曲线表示,占两格的位置,用于表示声音的延续,同时带有摇曳抑扬的变化与波动的意味。例如: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 ”
(鲁迅《范爱农》)
“哇﹏﹏”突然哭起来了。
(叶圣陶《夜》)
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运用曳引号传达老塾师读书声的抑扬变化,刻画其精神的专注和摇头晃脑的神态。
在鲁迅先生的《范爱农》中,运用曳引号表示声音的延长和摇曳。
在叶圣陶《夜》中,运用曳引号“哇﹏﹏”标示哭声的延长。
破折号,也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但不表示声音的起伏变化。例如:
我说这可不大明白,我们生意人不懂他们念书人的心思,大概是——
(叶圣陶《夜》)
参考资料:
王庆.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用法[M]. 北京: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
兰宾汉. 新国标标点符号使用手册[M]. 上海:中华书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