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的情节达不到如今大众审美要求,可也就是这样平淡朴素的作品才最凸显真实情谊,它更直观的表现了随着时间飞逝,经过时代变迁,唢呐由辉煌的曾今变成与西洋文化冲突的如今,再到无人问津,最后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以至于不失去本色。
这部电影就想呼吁人们保护与传承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使之被历史吞没。
影片在新上映时受大片的激烈碾压,票房惨淡,或许这种乡村式的价值观本来就不是吸引人的噱头,又或许现代人行走在潮流的最前端。
唢呐在当时是红白喜事的主流,是老一辈心中的无可比拟的情怀,故事穿梭于各个乡村之间,根据不同价格,唢呐分为四台,八台,百鸟朝凤则是德高望重长者的过世才会奏响,当时的人们最期盼的便是一睹百鸟朝凤的“真容”,唢呐一响,白鸟为王,可见当时社会人们对其的仰慕。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带着父亲的期盼在唢呐匠焦三爷学习唢呐,凭借他那真诚踏实的性格深得焦三爷赏识,从懵懵懂懂到长大成人,可曾经的时代不复存在,师傅传承给他的游家班面临解散。
焦三爷所带领的焦家班受人尊重,说话分量在当时可是数一数二,故事第一次讲百鸟朝凤是由金村查老村长过世,整个查家跪向焦三爷只为其为老村长献奏百鸟朝凤,却惨遭拒绝。
而天鸣所带游家班去接台不仅钱越来越少,不行接师礼,而且仅仅是做做过场。描写了唢呐与西洋文化的冲突,更加凸显了社会的转化给历史文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唢呐的惨淡由一个吹唢呐的老爷爷在街上乞讨直接引出。
故事最后焦三爷走了,走之前卖了家里最后的牛为了给天鸣置办新的唢呐装备,并告诫天鸣在他死后只吹四台,不难看出他对天鸣的殷殷期盼,焦三爷一生充分展现了他对唢呐文化的信仰以及对唢呐的坚定执着。
影片大体来说,更主要描写的天鸣与师傅的师徒情以及天鸣学习唢呐的过程而影片的主题为百鸟朝凤,对它的描写少之又少,总共有三次,一次是将百鸟朝凤传承给天鸣,一次是金村村长过世,查家请求吹响百鸟朝凤却遭拒绝,第三次是火庄村长过世真正意义表演了一次百鸟朝凤。
美中不足的是影片想表达的是对唢呐传承的执着与信仰,展现的是旧农村时人们对唢呐的敬重,可着重于人物特征刻画并没有将唢呐接台时的那种氛围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对学习唢呐的阐述而过少甚至没有对社会风貌改变的展现。
一千多年的辉煌到没落不过是历经几十年,可惜的是没有传承者,更可惜的是欣赏唢呐的人遥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