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老师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怎么教》

        这本书是余映潮老师写的,因为余老师参加过我们的读书交流会,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让我看到一个终身致力于语文教学的老者形象,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余老在读书会上和我们说话一样,感觉亲切自然、真实有效。这本书的内容就像题目说的那样,就是教我们怎么教统编版的语文教材,读完之后,对照自己的教学,我很欣慰我能听懂余老讲的全部内容,而且我觉得我能领悟到余老的用意,有些做法我也有做过,但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就是串联同类文本的能力,还有找到文本中语言训练点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余老师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是这样写的:

       我的教育梦想一直都很简单——为让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而勤奋努力。

     我认为高效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以提问课文内容为主要教学目的,不以碎问碎答为常用教学方法。

      科学而艺术的课堂教学境界是——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关注学生的读写技能训练,关注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积累教学,关注对所有学生的集体训练,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审美熏陶,关注教材规定的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阅读训练的教学标准。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1.充分运用课文有效设计学生实践活动的课;

        2.非常重视语言学用教学的课;

        3.传授读写方法,训练读写技能的课;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语文知识,特别是文学知识的课;

         5.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课;

         6.运用主问题活动方式的课;

         7.巧用诗意手法引导学生乐学的课;

         8.集中教学视点、确保教学容量和增加训练力度的课;

         9.克制碎问碎答,关注学生集体训练的课;

         10.崇尚教学技艺,杜绝平俗手法的课。

       余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自序里表明自己努力达到的境界和好课的标准之后,余老师分别用6个年级的22个课例具体阐述了自己的做法,非常有指导性。

        一、“板块式”教学

       这是余老师课最明显的特点,他的课堂非常有指向性的分为三到四个板块,这几个板块都是从基础字词的积累到语言积累,到表达这种由浅入深的设计,呈现一种课堂的梯度。在课堂开始,余老师都会针对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入手,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接着还会把这节课的几个活动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清晰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

       如:余老师会这样开始课堂教学,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小小美文《搭船的鸟》的学习。请大家把第五单元教学重点读一读。(学生读本单元语文要素)。

       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小小的美文《雷雨》。这节课,其实不只是学《雷雨》,我们还要增加阅读的量,进行美文联读,从而达到积累语言、增加知识的目的。

       屏幕显示这节课的活动:美文联读   积累语言   增加见识    (孩子齐读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如:我们今天要学习这篇精致美好的课文,重点学习它的语言,有三个训练活动,大家读一读

——一、初读,课文发现。二、再读,语言积累。三、精读,综合训练。

     二、美文联读

     余老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统编语文教材很是熟悉,所以在他的课例中,我们能看到余老师总能勾连同类的文本进行美文联读,让学生发现同类题材文章的不同表达,或者是不同类题材的相同表达方式,这就是给学生了一种更大的视野,也更加深学生的印象。

     如:讲《雷雨》这篇课文的时候,余老师串联了三篇关于雨的文章——一年级下册的《要下雨了》,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是知识童话,拟人手法,对话描写。二年级下册的《雷雨》,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是景物描写,层次清晰,画面生动,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第三篇文章是《雨点儿》,这篇文章是写物抒情,拟人手法,前后照应。

          最后余老师总结,三篇文章都写雨,但是写雨的目的不同。语文的天地真奇妙!这节课我们欣赏的就是多姿多彩的雨,重点学习的内容就是课文《雷雨》。

     如:在讲《搭船的鸟》这篇课文时,余老师引入了《翠鸟》的片段,让学生明白,两篇课文都是精美的记叙文,也都是观察细致的日记,都需要观察的很细致,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如:在讲《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时,余老师说“语言的现象其实都是有规律的,我们来看同类美文——《妈妈睡了》。是第一自然是是全文的中心句,接下来围绕中心句,从几个方面表达中心。在学美段的时候,余老师说,大家的领悟能力很强,立刻就学会了怎样来阐释,我们来看同类美段《三月桃花水》。

      在余老师的课例中,有很多这样的前后勾连,这就让他的课堂达到了一种高效,而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倒也学得是兴致盎然。

       三、突现语言学用

       余老师说,高效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以提问课文内容为主要教学目的,不以碎问碎答为常用教学方法。的确是这样的,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余老师总是在用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

        如:四上的《呼风唤雨的世纪》中,余老师主要的活动就是有趣的文艺概说,学法实践:请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两个句子,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总结方法:先概说20世纪,然后和过去的世纪相比较。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美妙,它可以让我们组合很多句子来概括全文,而且都是言之成理的。接着还有一个活动就是积累写法知识,在这节课中,学生发现的写法知识有:排比,对比表强调;设问引起大家注意,然后把事情说清楚;密集举例法;引用古诗法;余老师总结写法知识有:1.总说句,中心句;2.设问引领篇和段;3.对比表达4.引用手法5.段末评议、抒情;6.展望式结尾。先让学生发现,余老师在总结补充。

       如:《穷人》中,发现写“穷”之法:细微之处写“穷”,环境描写写“穷”,心理描写写“穷”,细节描写写“穷”,只言片语写“穷”。从而总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接着巧妙地说文章在表达穷人的仁爱之心时用的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方法,请同学们品味细节描写中的“味道”。从而引出心理描写的方法:直接描写:想,沉思;侧面表现:1.写幻觉;2.写脸色;3.写动作。

      每个课例余老师都遵循了“教学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实在、读写训练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主张。立足文本,发现训练点,寻找恰当的实践活动,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思考和启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