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故事。
这件事情是姥姥唠闲嗑的时候当笑话讲的,但是它真实的发生过,每次讲到最后姥姥总会说:幸亏我们命大。
这是泰安解放时的往昔了。姥姥一手抱着孩子(我二舅),一手挎着包袱走在前面,刚入学堂的大姨领着一个小小的幼童(我妈妈)紧随其后,跟着从城里逃出来的人群,跌跌撞撞正往萧家林而来。
城里的驻军在姥姥家附近修了防御工事,有好心的士兵告诉姥姥说:这里马上就要开战了,赶快离开吧。
离开?老百姓能去哪里呢?姥姥一夜未眠,终于想起城郊萧家林有房远亲,那里荒山野岭的,总会安全些吧。
精疲力尽的逃进村里,进了门还没等喘息平复,就听到了流弹的声音,大家慌了,主人领着他们下到地窖里躲避。谁曾想,大家刚刚下去,一颗炮弹就在地窖口爆炸了,泥土一下子就把出口封住了。
地窖里顿时一片漆黑,孩子哭老婆叫乱成一团。这种情况时间长了可不行,地窖封闭,氧气用尽就相当于把这些人都活埋了。几个男人摸索到地窖口的方向,拼命把堵在门口的土往地窖里挖,也不知道挖了多长时间,手指头挖出了血,终于一丝光线射了进来。
那个小小的幼童就是我的妈妈,她那时太小了,唯一记住的是:在地窖里,在黑暗中,她听到她的姐姐,我的大姨,嚎啕大哭,姥姥训斥她都止不住她的哭声,她已经懂事,死亡的恐怖让她控制不住情绪。
如今,当我驱车来到这里,百思不得其解,从姥姥家到萧家林开车都要三、四十分钟,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两个不大的女孩子,是什么力量让她们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
站在阴气袭人的墓地里,浑身一阵阵起“鸡皮疙瘩”,我似乎也理解了大姨为何痛哭不已。一路奔波而来,听姥姥说,这一路上有时候还要从死人的身上踏过去,那些死人,有的是士兵,有的是被流弹击中的老百姓。年龄尚小的妈妈只要跟着姥姥就感觉是安全的,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年龄稍长已经懂事的大姨是如何战战兢兢迈过那些死人的?姥姥说:你大姨从小就胆子小,看到那些死人根本迈不动腿。是姥姥用挎包袱的手连拉带扯把大姨给拖过去的。所以,当地窖被黑暗吞没,大姨彻底崩溃了。
姥爷为何没有一起去呢?那个老犟筋,死也要死在家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切都已经过去,姥姥姥爷也已作古。他们不知道,在他们眼里,那个遥远的萧家林,那个有一片墓地,埋着个大官的地方。如今,已经被列为文物古迹。
阴天下的墓地群雕肃穆而有气势。四百多年守望多少人间沧桑。
在姥姥那辈人眼里的大官,官到底有多大?
萧大亨(1532-1612),字夏卿,号岳峰,泰安人。明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仕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萧大亨于嘉靖四十一年 (1562) 登进士后,当过县令,任过布政使(省长)、按察使(省法院院长)……最后官至兵部尚书(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刑部尚书(公检法司四长合一)。萧大亨不仅官运亨通,文采亦斐然,著有《今古文钞》、《文章正宗》、《家训》、《岳峰萧公奏议》、《夷俗记》等著作。
明万历四十年(1612) 萧大亨卒于泰安家中。
明神宗敕令为其建墓,万历四十五年(1617)萧大亨墓竣工。
这可是皇帝下令建的墓地,古人选择墓地非常讲究风水,由此可见:金牛山脚下的萧家林是块风水宝地。
可风水宝地也躲不过风吹日晒、天灾人祸,墓地现仅存两座四柱三门式石牌坊,“神道”两侧尚有石文官、石武官、石马、石羊、石虎、华表。
萧大亨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平反外来侵扰,立下汗马功劳。明廷在萧氏墓坊上撰楹联为“束发登朝,勋业永垂于边地;鞠躬尽节,忠勤益励于宦成”,就是对萧大亨功绩的高度评价。
除了对朝廷忠心耿耿,效力鞍前马后。萧大亨虽在外居官多年,但仍心系故里,我前面写过的《无梁殿》,就曾得到过他的捐资修整。三阳观、碧峰寺记事碑亦至今犹存。
萧大亨墓虽为“疑冢”,作为一代名臣,仍然是泰安的骄傲。萧大亨尚能捐资修整泰安名胜古迹,如今他的墓园荒芜,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