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律诗中“平”、“仄”对应规律
(简言之,就是每句中的第“2、4、6、末”字,要“平、仄”对应)
用“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举例说明
1、 所谓格律,顾名思义,就是格式和音律。
2、 格式很简单,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这就属于格式。(上述是“五律”)
3、 音律要复杂一些,古人把汉字的音调分为平、仄两类。
4、 一声和二声可以统称平声,三声和四声可以统称仄声。
5、 声调要相反,平声对仄声。
6、 在上下联里边,并不需要每个字的平仄都相对,只要注意重音位置的字就好。
7、 具体来说,就是每一句的偶数位置的字(第2、4、6)和最后一个字(5或7)属于重音位置。(与“两字一词”、“两字一顿”的读音方式有关。)
8、 我们看“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每一句的偶数位置的字和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对情况:每句第二个字,“飘”平,“中”仄;
第四个字,“物”仄,“神”平;
最后一个字,“动”仄,“惊”平。
二、对仗
1、在写对联的时候,处于对仗关系的词,词性要相同,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2、“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中,动词“思飘”对“律中”,名词“云物”对“鬼神”,动词“动”对“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