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种非常魔怔的东西。
《欢喜》中说过一个故事:一个朋友去机场接友人,要送友人回家应该走机场第一高速,结果在聊天中他不知不觉就走上了第二高速,友人问起来,朋友恍然“我每天回家都走第二高速,习惯了”。
习惯就是一张网,网着我们,套着我们,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方式,预示着我们将要走上的道路。
在经济学上,这叫“路径依赖”。
其实想想,生活中除了习惯,还有很多其他的“网”。
互联网、关系网、人情网、钱网、债网——中国人无时无刻不在网里。
这也许就是我们没有中国版《鲁兵逊漂流记》的原因吧。我们太习惯待在网里了,以至于我们都不敢去想想独自一人面对整个世界是一个什么感受。我们太习惯通过身边密布蛛网的那些细小颤动来判断事物了:自己的位置、别人的位置、有没有敌人、有没有朋友、是否安全、是否需要行动。每个细小的心理活动,都来自“网”给我们的反馈。
所以说中国人最喜欢强调内心自省。缺什么就喜欢说什么,世间无不如此。
中国人对“网”是除了依赖,还有妄想。我们常常奢望通过各种“网”去操弄世界、操弄别人,希望自己的网能让周围的人和事按着自己的想法运动,冀盼着我手中小小的“网”牵动起天地风云;一旦出事,我们又觉得“网”是可以帮助我,甚至救我的,只要躲在网中、网后,好像我就是安全的。
其实这很可悲的。
很多人觉得自己在网里就有力量,进一步的,他们会直接幻化出“我很有力量”的错觉。
指着查违章的交警大骂“我能让你下课你信不信”的科长;看见路人拍照一把抢过手机摔碎的城管——我们看到过太多嚣张跋扈的“小人”了,他们的“小”除了人品的低劣,还因为他们真的就是路人眼中无足轻重的人物。
人们很好奇,是什么让他们产生了这么霸气外漏的心智模式呢?他们明明就是很普通的路人啊。
大概,在他们生活的圈子里、网里,他们很重要吧。在那些他们熟悉的、擅长的领域里,他们大概有这很强的权利或实力吧。在那里,他们的一言一行可以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吧——起码在他们心底应该是这么想的吧。
然而,那又如何?
“在别人限定的囚笼里,活的高傲的像个国王,仍然逃不过被人指笑的命运”。
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