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问,你的这个产品多少钱呀?作为销售人员这个时候内心深处是想多开点价钱,但是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担心把客户吓跑了,想了半天还是说了一个很低的价格。
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比如销售产品,提供服务,面试新工作提薪资要求……这样的场合有很多很多,你总是害怕自己的要价太高怕把对方吓走。这很大程度上也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想得通,说话才能说通,说话说得通,做事才能做通 **,很多场景都是因为道理没有想通才造成做事情不够顺利,所以做事的第一道难关就是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我们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当别人向你询价的时候,对方的的思考顺序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点:这个东西我到底想不想要? 这个东西够不够好?
第二点:这个东西我确实想要,然后才会去考虑价格能不能接受。
第三点:我确实想要,价格有点贵,我能不能以低一点的的价格得到?
所以说真正的客户首先会关注的是你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价格到还不是最直接关注到的。而当你的服务和产品的品质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时候,只是价格高,客户反而是不会跑的,他会留下来跟你杀价,跟你谈判的。而你要的高价也是一种衡量你产品和服务的直观形式,人就是这样,嫌货才是买货,高价或许正是促使你成交的筹码。
下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向对方要了低价,把项目接下来了,可你回去之后又想,这个项目赚的少,所以工作时积极性不高,工作动力不足,导致最终的项目结果没达到预期。还顺便抱怨,对方就给了那么点钱,我还能怎样?这样一来一切就都陷入恶性循环……越来越没积极性,越做质量越差,越来越没有客户。
再换过来想一下,假设这次客户满意了,下才好找你,你好意思提价吗?是第一次你要的价格高一点,这次你能选择的余地更大一点,还是开始就要的价格低,继续忍气吞声为难自己呢?如此一开,一开始开高价让别人和你讨价还价倒成了一种佳策略了。
假如你的服务和产品品质都无可挑剔,但是客户就是使劲压价,而且远远低于你的心理预期,这个时候你就要“勇敢”一点,拒绝对方,要敢于向对方说,我不是你想要找的人,很多时候尊严还是要有的。
对于谈钱伤感情的这样的陈旧思想早该摒弃,我们不仅要谈钱,还应该堂堂正正的谈,而我敢开高价的时候,就是因为有足够的自信,就是要理直气壮的告诉别人,我所提供的东西真的就是这么好,真的就是能值这么多钱;同时也因为我要了这样的价格,所以我也会对自己也必须要有要求;回去工作的时候,我必须对得起我当时“夸下的海口”,提供出让人骄傲的品质,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