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时代的她,外表柔弱,内心倔强,喜欢天马行空。初中的时候,喜欢上了三毛, 因为她和她一样,骨子里有着不受拘束的因子。她憧憬着自己能有一天和她一样,抛却一切繁杂,背起行囊,去很远的地方流浪,就像武侠小说里那样倚剑走天涯。
憧憬也只是憧憬,偶尔一次的流浪却是可以的。2005年新疆成了她开始流浪的第一站,一个人,从产生念头到机票购买用了10分钟。
2007年,她第一次走出了国门,去的是尼泊尔。依旧独来独往,无所畏惧,在她看来,一个人的行走才够潇洒肆意。出行前在携程上打开了一个凑团购机票的帖子,由此认识了一帮有性格的人,结伴去了尼泊尔。连她共13人,去哪里都有股包场子的豪气,“包包团”的组织名随之诞生。
2008年包包团部分人员号召了双布路线——布拉格和布达佩斯,欧洲的建筑、文明,夜晚双布那些璀璨的桥,如一颗明星在她心里点亮,让她为之神往。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参加双布之行,转而去了云南。在丽江发现了一家叫布拉格的咖啡馆,于是就着咖啡的微苦,在此想彼,双布啊双布。
和包包团度过了2年的快乐时光后,基于某些原因远离了她们。她们的身影伴随着双布之念时常浮现在她的心间,那时不免黯然。
它出现在歌里的一句歌词里;
它出现在电影里的一个场景里;
它存在于偶尔看到的一张图片里。
是不是念头在心里久了就成了执念,
并不曾刻意去想起,
却在某刻又浮现。
2014年她开启了欧洲之行,去了布拉格,随后几年的旅行一直在欧洲兜兜转转,今年3月计划去克罗地亚,看到别人的帖子提及可以从布达佩斯入境,双布啊双布,那就去布达佩斯吧,2018年的中秋,长达10年的双布之念终于有了了结。
她终于去了;
14年布拉格的查理大桥,
18年布达佩斯多瑙河上的桥;
绿色的,白色的,灰色的;
一切都是她最想要去的。。。
出发的那天恰逢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坐在飞往布达佩斯的飞机上望着舷窗外的天空,昨晚才和家人团聚饭桌,一日之隔已在几千里之外了,这才分别却又想念,是应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吗?北京时间早已经是十六日的凌晨了,因为六小时的时差,这里的天空还是傍晚的红霞。
突然我在天空中看到了一个圆球,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起初我以为是落日,随着位置渐渐地上升,白色的光芒越来越甚,这才意识到那是月亮啊。远离故土几千公里,原以为在地球的这一端它可能是一轮弯月,没想到它和在家看到时一样,依旧是那么圆、那么大、那么亮,真是千里共婵娟啊。此时拿出一只月饼,轻轻咬下,望着这轮异常皎洁的圆月,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布拉格我停留了3天,在布达佩斯我也停留了3天。
2014年10月的布拉格,3天里有2天是阴郁的,走在伏尔塔瓦河边,冷得我直哆嗦。
2018年9月下旬的布达佩斯,寒潮来袭,第一天从出租车里出来站在民宿门口时,多瑙河边的寒风瞬间吹进了我的身体,血液的温度直线下降,冷得全身都在打颤。拿出手机想要联系主人开门,手哆嗦的按键都不行。这时恰好有一女子进入公寓开了门,噢!圣母玛丽亚。
欧洲公寓的电梯都是拉门式,需要自己开关门,上下速度缓慢,看着镜子里昏暗灯光下自己疲惫的脸庞,提醒我现在已经在异国他乡了。
主人家是一位老爷爷,笑容可掬地在门口等候着我们,穿梭在这间两室两厅的公寓里,听着老爷爷对于各个房间设施的介绍,我们对于接下来三天住在这样一间宽敞且设施齐全的公寓里非常的满意。
换上保暖的衣服,重新又回到街上,2分钟后超市就出现在了眼前,依旧是那个熟悉的SPAR绿色树型标志,自从第一次在维也纳看到这家超市,这家超市成为了我心中优质商品提供的不二选择。采购了第二天的早餐,便回公寓休息了,今天真是漫长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