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婆小学 欧阳银娜
前几年交的一个班,有个小姑娘,做事总是慢条斯理,淡定从容,可相处下来也发现自有骨子里的倔强。她喜欢做有把握的事情,比如举行的“飞花令”比赛,但经过组内角逐之后被选上参加班级内的比赛时却又大失所望,后来就发现毫无野心的她也会在老师委以重任后表示拒绝。我想起我小时候参加一个学校的节目表演,同学用汉语,我用英语,当时刚接触英语,再加上面对全校同学,倍感紧张,说了一句之后头脑就完全空白,不知所措。后来这件事一直给我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
现在经历事情较多,细想那些看似困难的事情,其实都是心理作祟,就如今年我班的又一个小姑娘,老师所交代的事情肯定是相信她有这个能力完成,但是她却败给了自己内心的怯懦。线上学习时,她的表现大放异彩——作业工整认真、听课效果满分,无论哪一项都是数一数二的好。后来收集同学们线上学习经验小视频时我首先想到了她,她依然习惯性拒绝:“老师,我能不能不做?”我当时是有些失落的,但我猜想她拒绝的原因,是不愿意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谁会拒绝这样榜样性质的分享呢?或许是她觉得这件事情完成起来有难度?我试着问她不做的原因,但那边沉默。于是我继续说做这件事情的简单——只需要把自己平常是怎么做的说出来录成小视频就行了,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试试吧!虽然这样说了,但我也做好了不能按时收到她发的小视频的准备。但她终归不负所望,我收到了她发来的视频,视频里依然是那个淡定,但又略带一丝喜悦的的小姑娘。后来我觉得,她不是习惯性拒绝,而是有时候因为没有体验过,所以不知所措的一种外在体现。
体验式获得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一种自信的征兆,这两个小姑娘看似安静内向,但她们也会参加国旗中队,班级汇演时报名唱歌,说明每个人的内心是渴望这种参与的。我喜欢别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自信气质,但这种气质除了内修还需要外练 ,对于班级里学生来说,我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不是以争得荣誉为前提,而是提高自身为目的。以前学校组织各种活动时,我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型汇演时,能上得人都上,不落下一个,那些看似木讷的小朋友参加节目时的样子个个全力以赴,这样的获得想必也会给他们一种“我能、我可以”的暗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会炒菜,才知道炒菜无非就是洗、切、炒、调的动作结合;接触乐器,才发现do、re、mi、fa、sol、la、si的组合之奇妙。那些不知道的多去体验一下就会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