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走偏了。教育其实应该是个很纯粹的东西,为什么在今天,我们却让教育步入了歧途,走上了一条人人补课,人人学特长的路,也不管孩子是不是爱好,是不是有先天的条件,是不是有能力去完成这样的学习。到头来把孩子弄得精疲力竭,厌烦学习。这是个得不偿失的事情。
我常对家长说学习是跑马拉松,不是竞速。起跑线也不是终点,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说害怕孩子落后,害怕孩子输了未来,而不顾一切地加入补课大军,那势必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这种焦虑会在高考指挥棒的挥动下愈加地失去控制。
我们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优秀,在能力上突出,在品格上出众。可是却从没想过,孩子如果真如这般,那他还是孩子吗?作为家长的我们做到了吗?北大高材生弑母案已为我们揭开了教育的疮疤。
教育该走向何方?我们一直在探讨,高考是相对公平的选才方式,但却把不同的孩子锻造成了相同的普通人,高分一定是高能吗?高分一定是有才干的人吗?诚然能够考高分的人一定有坚毅的品格,坚持不懈的精神,坚定的目标感。然而他们真的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吗?学习是个持久的事情,我们上学也好,考学也罢,要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能力,不光是学习学校的知识,还有很多工作中的知识,也需要后天的习得。这种持续的学习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然而,现状是很多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逐渐厌倦了,放弃了。他们不想成为父母想让他们成为的那个好孩子。他们觉得,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该有自己想要追寻的梦想。这是孩子们长大的标志,他们是有思想的鲜活的生命。可是,正是这种想要独立的思想,正渐渐葬送他们的前程。虽然他们有自己的梦想,但是,只是处于低级阶段的想要独立的思想,而没有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因为在家庭教育中,鲜有教育他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的。都是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获得一份满意的薪水,成个家,过个幸福的小日子,仅此而已。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获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做为时代的见证者,我又不免有这样的隐忧,现在教育体制下的孩子能否经受住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挑战。他们有勇气承担国家的重任吗?他们有能力托起未来的中国吗?他们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来应对科技的冲刷吗?
我们的教育该走向何方?这是每个家庭都该认真思索的问题,孩子也需要责任感,使命感,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将来的中流砥柱。我们不能只将孩子培养成考试机器。他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强大的历史使命感。而不是在糖水里泡大,在温床里成长。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气概。有这样的教育,才可能有少年强则国强。